第二十八章 何处惹尘埃-第2/3页





    “他胆子也太大了吧!材料报到总行这边都给过了?”

    “总行这边具体怎么过的我就不知道了。来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恼火死了。”

    “沈行长之前还说呢,就算任飞当了行长,至少你还在那,他不至于做什么太出格的事……”

    “我有个屁用啊,我要是有招,至于大老远的一直跑这来吗?”

    “你好歹也是个副行长。”

    “咱们行,从上到下,从总行到分支,历来都是一言堂,我们副的就是个摆设。”

    “算了,扯远啦。”韩章拉回话题:“张行长,就算任飞放贷了,跟沈行长又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任飞拆东墙补西墙,断了之前与我们合作多年的一位大客户的贷款,把授信额度挪给那个大哥了么!”

    看到韩章一脸茫然,显然是还没搞清个中关系,张建又继续解释:“重点在那个断掉贷款的客户那儿。这个客户在我们那儿做了好几年,一直是沈行长带着我维护。去年客户和我们商量,想扩大规模,在东南亚另建一个生产基地。扩大规模当然是好事,但资金需求不是一般的多,于是沈行长来总行之前答应他,今年给他续贷,并且额度翻倍。”

    “听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啊?如果按你之前说的,各种手续都没问题,任飞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断不掉吧……”韩章心里虽然怀疑,后面的话却没敢说出口。

    “哎,估计你也猜出来了,这笔贷款确实经不起推敲。去国外建厂,所需的资金量单我们一家银行是承担不起的,所以这个客户就把自己国内的所有固定资产都抵押给了其他银行。因为这个客户为人稳重,与沈行长也是很投缘,再加上这些年经营良好,信誉度也是极高的。所以……”

    “所以你们对于翻倍的那笔贷款,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完全靠刷脸?”韩章被震惊了,沈淳曾信誓旦旦的说过,自己这么多年,从没做过任何违规经营的事情。

    “嗯~其实本来也没什么的,那个客户做的是快消品,来年三月份正式投产后,那笔款预计下半年就能回来了。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谁知道这中间就出了这么多事儿啊!我之前就觉得苗头不对,但是真的没想到任飞胆子这么大,沈行长也没想到。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赶紧跑来找沈行长商量了。”

    “本来也没什么……你们竟然会这么想。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真的还不上,资产保全都没得做吧???”韩章没想到这样严重的错误,在他们看来竟是“本来也没什么”的问题。

    “韩章,你没接触过这些东西,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张建忍不住又说。

    “这些事情也不是我操心的事,”韩章有些不耐烦,“沈行长发脾气,究竟是这个事情被人翻出来了吧?!”

    “那倒没有。”张建摇头,“其实就是沈行长和董事长吵起来了……”

    “怎么又扯到董事长了?”

    “沈行长根本没考虑别的,他就是担心客户那边会遭遇灭顶之灾。资金链断裂,要命啊!这些天,我来就是和沈行长商量,怎么补救。沈行长到处找其他分行想办法,可是人家都有自己的客户,根本没有剩余额度。眼看着这事越拖越危险,沈行长情急之下,就给董事长打电话了,想从总行的金融市场资金里借出来一些,给客户先用着。可是董事长不同意,沈行长一激动,就吵起来了,再后来就是你看到的样子了。”

    ”……“韩章彻底惊呆了。

    尽管不是金融系出身,可是看到柯佩臻整日里和“风险”死磕,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韩章也没少关注金融业务与风险的关系。

    简单来说,柯佩臻的科技部门,在和襄银行这样一个信息技术亟待完善的体系下,承担的是最大的风险短板——操作风险。而沈淳主管的金融市场板块,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市场风险,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和襄银行的市场价值。所以沈淳在操作每一笔资金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对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精准判断,这一点沈淳几乎从未失手过。

    但是今天张建说的这件事情,却是涉及信用风险,沈淳在明知道客户很可能无法偿债,从而导致和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情况下,还是答应放给他贷款。这种明知故犯的理直气壮,或许也说明了,这样的事情早都有过先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