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走四方-第3/5页
回京时叶昭顺路走武昌看了看今年年初复工的长江大桥,积累了许多失败经验并且备受外界诟病的筑桥局官囘员、专囘家等等都憋了一口劲儿,听闻在其内部各个部门都设定责任人,立军令状,拼着劲儿也要将武昌大桥成功架起来。
同样,叶昭也去改道后的黄河、淮河流域转了转,视察堤坝工程,这些年,黄河治理局可是银子流水一般的花用。
治水,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叶昭自不例外,总不能治水不力使得涝灾频频时便用百年千年一遇来糊弄平头百囘姓。
在黄河下游的走动叶昭就算得上真正的微服私访了,一直以来不是说微服私访显得儿戏,而是中囘国官囘场的潜规则会使它变成儿戏,真正微服私访的官囘员更会破囘坏这种潜规则,不管过去还是未来,这定然是中囘国官囘场文化中的格格不入者。
虽然健全的制囘度本就不需要官囘员微服私访,但不算健全的制囘度呢?高高在上的统囘治者下来走走,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只有益处。
叶昭的身份,也完全不必在意破囘坏什么潜规则,何况现今京囘城议政使,也很有几个喜欢去地方上走一走看一看,虽说这几人都是“异类”,却也不能不令地囘方囘官囘员加倍小心。
一路巡查,并未发现明显贪囘赃枉法的迹象,与当地乡民聊天,地囘方囘官囘员就算政声不佳,也并没有欺男霸女恶囘名昭著者,甚至民间恶囘霸因为乡一级政冇府的存在,比起以前也大大缩水。
只是叶昭心情却不免沉重,与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比起来,农囘民的生活水平可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比自己预期的要差,勉强吃饱饭的占大多数,当然,或许这也因为走访之地位于黄河下游,多是早年黄河改道冲淹过的地段,尚未形成正常生活秩序,搬迁来的村囘民,本就都是贫苦之人。有些家底的,自然早早离开这黄涝泛滥之地。
这日天晚,眼见前面便有个村落,叶昭正吩咐前去留宿,却不妨前哨几名侍卫走在小路上,却从旁侧树林中蹿出个剪径的强盗,身材高大的一个壮汉,络腮胡,手里拿着把长矛,大声说只要财物不伤人命。
那还用说了,三下五除二侍卫便将其制伏,不过这汉子嘴硬的很,就是不肯通报姓名籍贯,侍卫只好将他绑了,等明日经过乡镇时送官法囘办。
这今年代强盗并不稀奇,就算新中囘国,改囘革开放之后,国囘家级公路的偏僻地段,也不乏“劫道的”。
现在就更是了,虽然成股的匪患在帝囘国腹地已经不多见,走单帮的或者三五之数的响马要想销声匿迹,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不是吃得上饭吃不上饭的问题,本身就有好吃懒做的壮汉喜欢不劳而获,而且只劫过往客商不祸囘害本地人的话,乡民便很少报官,乡一级治安队不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懒散些,也根本就理不到他们。
不过这劫匪今日算撞了正,等他见到后面浩浩荡荡的几十号人和一溜马车,想来心下更是后悔了。
跟随叶昭的蓝翎卫,扮作武囘装商团,也拿到了在帝囘国内陆武囘装商团需要持有的特别通行证。
这里是武定府,再往北,就进入直隶,可直抵天津,叶昭正在返京途中。
抓到强盗,郑阿巧就不免担心,万一前面的村子是个强盗窝呢,穷乡僻壤,可难说的很。
郑阿巧小心翼翼说出自己担心时叶昭就蹙眉道:“那就更要去看看,总不成武定府的乡长都成了摆设。”
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整个村子黑洞洞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估计许多人家都睡了觉,星星点点有那么几户人家窗户透着光亮,显然是燃了煤油灯亦或蜡烛。
叶昭见了微微点头,虽然这得益于石油炼油厂和蜡烛厂的飞速扩张,但比起过去许多大城市都黑漆漆一片,不管这光亮短短几分钟也好,半小时也好,可算是极大的进步了。
侍卫们在最前面远离叶昭的位置燃起了铁路专用的强光煤油灯,现今帝国已经出现了电筒,但忽明忽暗的极为不稳定,所以英文手电筒音译又有闪光灯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