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衣带诏-第2/2页





    东汉虽然屡遭天灾**,但总体而言,人口并未超过环境承载量,只是农业生产力落后而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各种稀奇古怪东西的好奇,对农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的需求,比想象中更大,爆发出了惊人的购买力。

    半个月中,平均每日销达数百金,还有许多富豪富商与东莱签订了供货协议,忙里忙外的徐岳、王翁等人整个瘦了一圈,但十分高兴。赚来的钱,少部分全部用来购买工具、种子、布匹,大部分到冀州、兖州、豫州西部换成粮食,可得数十万石。

    王翁一刻都不敢停息,他知道必须在黄河、济水、泗水等冰封之前雇佣大批船只,运着粮食返回到青州,那里有嗷嗷待哺的饥民,以及高近200钱的粮价!

    。。。

    刘备当然不可能仅仅把希望寄托于雒阳,在南方任职,负责漕运的典韦,广陵臧洪,扬州豪族鲁妙子、刘普等人起到了牵线搭桥的大作用。刘家、麋家等的船队,向遭受灾害比较轻的徐州南部,扬州求购大批粮食。

    下邳世家淮浦陈家,陈耽之子陈瑀,侄儿陈珪都是有数的大家族,良田万亩,佃户数千人。

    吴郡的顾陆朱张,会稽的盛魏虞周,丹阳的陶谦家族及其外亲甘家,多年以来,开发温暖潮湿的江南地区,年年有余,稻花飘香,虽比淮浦陈家稍弱,每家存稻谷亦超过数万石。

    江南地方广阔,然而炎热潮湿,水中寄生虫较多,疫病容易繁殖,丈夫早夭。

    世家豪族不缺钱,不缺粮,就却劳动力!

    而带方富余的就是劳动力,于是大批大批的百济、马韩人,交易给江南世家作为农奴。而他们腾出来的住所、田地,加以改良就成了青州流民的住所、田地,他们留下来的粮食,就成了青州流民越冬的粮食。

    用襄楷的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是而已。

    。。。

    十一月初,东莱

    “这是!衣带诏?!”

    刘备接到雒阳来使,本十分很高兴,可一个小黄门将问题捅开,刘备整个人都不好了:皇帝这是要逼我表态啊!

    “皇帝怎会看上我?”刘备心中满满都是疑惑,跑到天涯海角东端之东莱任职,当然是为了躲开分波诡异的雒阳。

    可惜,刘备不知道,正是他的逃避和袁绍在朝堂上的敌意,才让皇帝刘宏起了别样心思。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汉起》,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