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忠肝义胆)-第2/3页





    他漆黑的双眸,扫视着院落之内的房间,瞧了片刻暗道:“奇怪,虽素有贤名,但也不至于此”

    偌大的院子,几十间房舍,不仅一个家丁没有,连一个佣人也瞧不见,空旷而寂静,根本就瞧不出是一个官老爷的住所。

    转身走进内院,方没几步,便听到一个妇人,带有怨色的声音响起道:“老爷,天色已晚,歇息去吧,明日再看也不迟”

    紧接着便听到一个男子,略显迈老的声音,叹了口气道:“夫人,还有些事宜等我处置,你先去安寝吧”

    那妇人心知多说无益,也叹了口道:“老爷,请保重身子,妾身去了”接着便见到一个头拢双鬓,斜插乌簪,身着素装的妇人掩门而出。

    不用细想也知,这妇人便是黄子澄的家内,而屋内略显老迈的声音,就是黄子澄本人了。

    凌霄见那妇人,穿过廊阁便隐没了身影,从暗处显露身形,朝那烛火通明的房间走去,方想扣打门环又一想:“不可,虽黄子澄识大体,明险恶,但我乃江湖人士,天子脚下不过一介草民,况也识不得我,若我说出事情的严重,无凭无据也很难信我之言,倒不如照计行事”

    想到这里,便直径来到窗户之外,点指捅破了一个小洞,投眼瞧去,只见一个五十来岁的长者,房间内别无他人正是黄子澄。

    只见其六尺来高,头发黑白参半,面目消瘦,一簇山羊胡,一身粗布麻衣,哪有官位显赫,一朝重臣的模样。

    黄子澄乃当之重臣,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时,便颇受器重,太祖皇帝病崩后,对于削权燕王,黄子澄在建文帝朱允炆面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文帝更是以万乘之尊,以先生称谓,(公元1399年)李景隆“灭判”战败,损兵折将共计数十万,燕王使计从中作梗,蛊惑圣聪,同时在众官员的压迫下,免去了黄子澄跟同为燕王之事尽力的齐泰二人官职。

    但就算如此,暗里建文帝依旧信任二人,时不时宣召二人进宫商议削权之事,(公元1400年)去年十二月,因大将盛庸在东昌城大胜燕军后。

    今年(公元1401年)建文帝才恢复黄、齐二人的原职,今日又得到战报,滹沱河,已被攻陷,燕军正紧攻夹河,节节战败夹河守城兵将此时已然折损有二,恐陷城不远矣。

    怎乃忠心为国,面对如此惨败的局面,身为文官却束手无策,此时面目憔悴,忧心忡忡,心如刀绞,看着面前摆放的地图书信,愁眉不展。(没过多久,夹河便失陷,可怜伴君如白虎,黄、齐二人再次被罢免官职)。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逐渐逼近京城,建文帝谋求与朱棣谈和,燕王一直对黄、齐二人心有不满,作为议和条件之一,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但建文帝仍密令二人招募兵马。

    南京城陷落前,明惠帝召黄子澄回京,尚未至京城,得报京城已失守,黄子澄放声痛哭,惊呼曰“为人臣而不得报国,是不忠也,可叹黄天不由正”

    后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燕王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燕王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残忍*而死。

    后收黄子澄遗骨葬昆山县(属今江苏省)马鞍山下;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黄子澄始得昭雪。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后有人题诗曰“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荐误恨难收。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入双眸。”

    此时黄子澄的神情模样,全被门外的凌霄瞧在眼里,暗道:“看来今夜是不虚此行”转身来到门外点指叩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