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1 章-第2/3页
但是这在古代社会是很难完全做到的,苏州天高皇帝远还能勉强做到,京城就不行了。这里就在天子和百官的眼皮子底下,想要办报纸,掣肘很大这一点只要是对报业有所了解的,都是很清楚的。
不过这个原因还不是京城报业落后于苏州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京城书社的强势
在苏州,一个作者的在报纸连载,然后再去书社出单行本,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似乎是天经地义。报馆和书社之间也会彼此协调工作、彼此尊重,而且硬要说起来,果然还是掌握了宣传能力的报馆更具有话语权。
但是在京城并不是这样,京城的豪门实在是太多了当初书社和报业红火的时候他们看在眼里就想插一脚。报业,报业其实没有成功,因为经营报业需要更多专业的技巧,其中因人成事的意味非常重。
一开始投身报业的豪门都失败了,这到时候后续的投资非常谨慎,时间长了,很多豪门世家对报馆就不再感兴趣了。后来他们虽然知道了,可以自己投资,然后聘请专业人士馆里,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整体上他们已经懒得对报业动手了对于豪门世家来说,赚钱的路子多得是,当然不会为了一个报馆一直纠结。
书社就不一样了,只要能够承接到质量好的,摆平发售地的地方势力,就能躺着赚钱了。相比之下,经营简单地令人发指特别是对这群有权力的人来说,连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都没有了。
也正是由于在京城经营书社的都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书社强势。
这种强势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像苏州,报纸的连载进度无论如何都是超过书社单行本发行速度的。也有的不经过报纸连载,直接通过书社出版,但是这是极少数。而对于报纸来说,已经在书社出版过的,他们是绝对不会连载的这是属于报纸的尊严。
要是哪一个报纸连载已经通过书社出版的,即便是这部不是本地的,离本地远的很。一旦被人发现,那也意味着会被行内笑到死为止再也没办法在行内立足了。
但是差不多的事情,在京城简直司空见惯
京城的书社当然也要从报纸连载的中挑选优秀的发行单行本,但又与此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耳目,专门去寻访那些已经有些名气的作者,向他们约稿。这种约稿自然不想书商向地下作者约稿,报酬的程度不一样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约稿是部头约,随便作者写什么,他们只是承接作者接下来的作品而已。
这种待遇是地下作者们不能有的。
这种约稿来的自然不会再在报纸上连载,往往直接走书社的渠道出单行本就是了。
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极大地压缩了报业生存的空间,大一些的报纸就算了,一般来说大作者们看的比较远,还愿意同他们合作,连载的质量还能有保证。小报纸也还过得去,毕竟书社对那些底层作者也没什么兴趣。
受到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中型报纸这也是报纸的中坚群体。
报馆们和作者、书社商量,最终花钱拿下质量上佳的连载权这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这部肯定是已经发行过单行本了的已经向大众发表过了的并不是人人都看过,但肯定有些人看过。
而且就算没看过的人也会有很大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这是一部已经发表过的。如果对这部非常沉迷的话,大可以去买单行本,而不是在那里苦兮兮地等连载
“报纸有些弱势啊”连翘一边翻阅报纸,一边这样感叹。
其实她是比较喜欢苏州的生态的,因为苏州的生态比较像网文,而京城这边的生态更像后世的实体界。她是混网文圈的,当然对苏州比较有好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