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第2/3页



    说实话,对于行业市场的理解,编辑是普遍高于作者的。毕竟作者面向自己的,而面向市场,中间隔了一层。而编辑直接面向市场,他们的体会肯定更深。

    然而对于业、报业,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其实大量的从业编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面前可没有多少已经把路趟出来的大佬可以学习、借鉴对市场的把握够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的悟性。

    而连翘则不同了,后世对市场的分析不只是市场,应该说所有能当作商品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分析,很多东西都是殊途同归的。一些看法堪称常识,而就是这些常识也足够让人惊叹,这其实是时代的优势。

    “不能有新意,不是我们这些人不愿意写,是读书的人不接受而已。等到读者腻味了千篇一律的东西,开始抵制起来,写这些的人还会写么必然不能够啊”说到这里,连翘也笑了起来“等着看,看看我们这些人能为了钱做出什么事来”

    宋文静本来是挺严肃的,这时候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不是这句话有多好笑,而是这种前后反差引人发笑。之前批评家们都说新一代的作者们是为了钱什么都能干的出来,所以才有了市面上千篇一律的陈腐文字。这个时候连翘也承认,他们这帮作者就是为了钱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现在写套路化的作品才能赚钱,所以他们写套路文。但是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名利,他们这些人也会去符合市场期待的。看起来前者低贱,后者高尚,然而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其实原始的驱动力都差不多。

    对我们就是为了一些非常庸俗的东西来的很不好听,然而这就是事实。当一个行业拿不到钱了,大浪淘沙,或许真正为爱发电的人就能显露出来。但是需要注意的事实是,这样的行业看起来是活着,实际上是死了

    表面上逼格很高,然而实际上整个行业的人都苦不堪言。

    君不见后世许多拍文艺片的导演都想往主流圈子里面钻,虽然也有真正无动于衷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生活。

    梦想很重要,写的人多少都是有这方面梦想的。但是梦想要一直能够持续坚持下去,还是需要一些另外的东西的。

    “你说的对,不只是连小姐你们这些写本子的,就是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这样的呢”宋文静放松了很多,随着交谈越来越深,他也找到了感觉。这个时候眼前乔琏先生的年纪、性别或者是别的什么,甚至是乔琏这个身份已经逐渐淡化了,变成了一个谈得来、有见识的朋友。

    宋文静露出了一个你知我知的笑容“谁知道我们能为了钱做出什么样的事儿”

    一切尽在不言中。

    和聪明又有见识的人说话是很愉快的,特别是自己也是这个层次的人的时候。宋文静越来越欣赏连翘,甚至如果对方不是乔琏,他也交定了这个朋友。

    临到快散了,连翘才拿出自己的两份稿件“这是药庐琐记的第四篇白头,另外就是新开头的一部分了。新没发的时候先将白头发出来,这也是您说的,保住大家对我的关心。”

    宋文静如获至宝。

    要知道此时连翘还没有和三吴报馆签订文契,就这样拿出了稿件,特别是稿件中还有新的长篇的部分,这就是很信任了。他们这一行有伟光正的部分,也有见不得人的阴暗面。

    不讲究的编辑不是没有做过欺压小作者,拿走他们稿件的事。虽说大作者一般没有这种事,但是风险是始终存在的。

    连翘却像是真的很相信宋文静一般道“等到我与贵社的文契签订了,到时候剩下部分的稿件也会慢慢送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