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章-第2/3页
等到大家都有了儿女,炫耀女儿工作的时候,情况就会反过来。连翘这边少见称赞,只会得大家嘲戏而已。
好高骛远,或者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之类的形容。
“那我倒是等着表妹有一日大作发表了”吴梦春瞪了一眼连翘,最后也只能挤出这样一句话。
连翘拱拱手算是应对。
嘉定第一报馆,在嘉定地面诸多报馆中的厉害不用多说。连翘在结业仪式之后第三天就进了报馆工作,第一感觉就是人多
别的地方不说,光是朝日报就有十多人,这还是没有计算临时工和帮着添茶倒水茶打扫卫生的仆役
其中主要的领导是主编一人,副主编两人。连翘来的第一日就由刘盈盈带着上下认识了一番,算是混个脸熟。
临时工流动性大,也没有什么职场斗争,至少比不上几位编辑之间的明争暗斗。等到连翘领了一堆笔墨纸砚和办公用品之后,刘盈盈给她分了一个自己旁边的小书案,这也就是了。
朝日报第一个吸引连翘的东西就是挂在整个办公室后面的大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看报头文字,似乎是朝日报订阅数量的变化。
这种非常现代的数学统计让连翘来了精神,驻足良久。
她虽然有了过去十几年的记忆,可是这些记忆也只是属于一个普通书院读书小姑娘的而已,最多就是文采比同龄小姑娘平均水平高一些。至于更大更多的见识,她还真没有。
就譬如这张大表格上体现的内容,立刻就让她眼前一亮从这个就能看出她现在的读者数量,以及以嘉定这样的县城为例,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容量。
得出的结论不可小觑,朝日报这样一份地方日报的发行量竟然长期稳定在两万份以上这在后世并不算惊人,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人口素质,这就很令人惊叹了
“咱们嘉定到底有多少人口啊,竟然能有这许多看报的”
连翘的话传到刘盈盈的耳朵里,刘盈盈翻出一本蓝色封皮的册子丢给她“你原来在书院里面读书知道什么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去岁才完成的两京十三省丁口统计册子。原是户部少量印发给朝廷看的,后来书商见士绅对此也很有兴趣,这才发行的。”
士绅那边不说,只说天底下做报业的大多都买了这册子。无他,丁口户数,再算上识字率之类的,经过一些计算就能大概知道一个地区报业的潜力了。做他们这一行可不是要仔仔细细考量
这种丁口上的事书院是不教的,所以连翘也没有从记忆中获取到这个世界的人口信息。现在得了这本册子算是如获至宝,立刻摊开在自己的书案上,起来。
这一看不得了,这个世界的人口远远高于连翘的预计,能有三万万多的生民,也就是三亿更多这在一个古代的封建社会,可能吗
还真别说,可能的这让连翘想起了原来世界清朝时期的人口。
作为古代的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实现了巨大飞跃,这种飞跃是历朝历代所罕见的巅峰时期的清朝,人口在三万万到四万万之间,甚至超过四万万。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简直可怕
清朝能够完成这种突破,倒不在于清朝和前代王朝有了什么本质的不同,最大的功臣其实是外来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这些作物和中国本有的作物互相补充,利用了原本贫瘠的土地,同时产量在那个时代堪称惊人
就是靠着这些农作物,加上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人口上升。最终在清朝中晚期,农民起义以及洋人入侵之前,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有四亿人口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