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降兵整编-第3/4页
得了一万三千兵,且都是原先的闯营精锐,左良玉应该会满意。
而关于京营是否应该吸纳闯营的流贼精锐,朱慈烺思谋了很久,考虑了很久,也和吴甡侯恂进行了好几次透彻的讨论。和朱慈烺的犹豫不同,吴甡和侯恂都是强烈反对,认为京营是皇帝亲兵,驻扎京师,应该征召良家子,这些流贼已然作过恶,万一贼性不改,在京师闹起来,惊动了圣驾,危及了社稷,岂不是弥天的大罪?
两人所说,朱慈烺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他更多考虑的是,如果京营不吸收,那么这些流贼必然要成为左良玉之兵,以左良玉的治军之术,必然不会严加管束,流贼们固态重萌,披着官军的衣,却做流贼的事,不是没有可能,那一来,百姓就要遭殃。何况左良玉一口吞下这么多的流贼精锐,实力大涨,对以后的“削藩”必然不利,倒不如选其精锐,拉到京师,只要控制人数、驾驭得当、用思想教导官加大洗脑,就不怕他们惹出祸乱。
另外,建虏入关寇边就在十一月初,京营虽然一直在募兵,但新募之兵都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对敌的经验,相反,这些闯营精锐却都是血里火里滚过好几次的,搏杀经验丰富的老兵,尤其是那些投降的“三堵墙”骑兵,更是眼下明军最需要的。
所以朱慈烺最后独排众议,决定从闯营降兵中摘选一部分精锐,收入精武营和三千营。
为了激励和区别,被选中的闯营精锐,第一年是半饷,第二年全饷,第三年才有饷银田。当然了,如果立了军功,是可以提前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从根子上改变流贼兵的思想,令他们为国效力,真正忠心于朝廷和国家。
“报~~”
朱慈烺短暂在校场上停留了片刻,对吴甡和侯恂的工作非常满意,又和两人探讨了一下杞县的战局,听取两人对杞县之战的意见,最后留侯恂继续处置降兵,吴牲随自己前往杞县。正准备离开时,忽然有探马来报,却是小袁营的探报,原来壕沟决战虽然结束,但追击闯营余部的零星小战斗并没有结束,此时小袁营正在袁时中的带领下,追剿从战场上脱逃的小股闯营流贼,其中曾经在武家庄担任疑兵的一群娃娃兵,大约三百人,在其头领李来亨的带领下,躲进了中牟县附近的一处山洞中,负隅顽抗,袁时中梁以樟已经围了两天,但李来亨始终不降。
看完探马呈送上里的塘报,朱慈烺立刻就明白了梁以樟的意思了。
照袁时中所说,不管是火攻,或者是水攻,再或者围而不攻,等粮尽饿死,都可以轻松的将里面的流贼娃娃兵送上西天。
而吴甡也一直在催促。
梁以樟心中不忍,他想要劝降洞中那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所以请求吴甡再给两天的时间。
想起梁以樟守卫商丘时,处置流贼的霹雳手段,再看今日对娃娃兵的仁慈,朱慈烺心中暗叹:果然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啊。
“先生怎么看?”朱慈烺看向吴甡。
“臣以为,这些少年虽然是闯营中的娃娃兵,没有上过战场,但自小受李自成的蛊惑,中毒甚深,梁以樟连续两次派人劝降,但刚一进洞,就都被他们射死了。显然他们已经是抱定决心,要为闯贼陪葬了。这样的人,不可恕,臣以为,用垒石封砌洞口,派少量人马看守即可。”吴甡道。
朱慈烺明白,吴牲这是要饿死他们,娃娃兵本就没有携带多少军粮,又已经在洞中坚持了两日,不需要多,再有五六天他们就必死无疑。
朱慈烺不能同意,不止是因为这三百少年都是娃娃兵,有改过的可能,更因为他们的头领叫李来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