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第3/4页
雪开始化了,老百姓利用最后的机会收集冰雪,把自家的水窖堆得老高,工建司、农牧司的人也在抓紧时间检查水利设施,这时丰州的第一批客人到了——张道浚、王国梁居然拖来两百多人,几乎把山西各州府有头有脸的士绅一网打尽,这帮人进到丰州就跟回家一样,沿途受到老乡的夹道欢迎,自由党大佬杨庭芳、王重新亲自把他们接进丰州商会,包括李富贵、韩霖、白显志在内的山西籍丰州军、政、商要人络绎不绝前往拜访,他们还召开了同乡大会,参加人数众多,场面非常隆重,自由党党首巫浪哈也出席了会议。张道浚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丰州人和山西人是一家人,山西人帮助丰州人打造了强大的丰州,丰州人也应该帮助山西人再造新山西,并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双方在重大国内外问题上要加强沟通、协调一致;第二共同促进民间交流和商贸往来,反对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行为;第三山西士绅加入自由党,并在适当的时候派代表参加丰州议事院。巫浪哈充分肯定了张道浚的建议,代表自由党欢迎山西士绅加入,并且委任张道浚为襄理党务,大会在一片“全天下有钱人联合起来”的口号声中结束。
“你到底要干什么?”李榆气急败坏找到张道浚。
“问你老婆去,她比你明白事理。”张道浚嘿嘿一笑就走了。
三月中,西教明国教区主教龙华民带着十几个泰西人到了,他一再向李榆道歉,由于罗马教廷效率太慢,直到现在才派人来丰州的传教,耽误了丰州信众接受主的福音。
“这位便是耶稣教会的萨维切尼神父,曾在福建、浙江传教,你可以叫他的中文名字——邓若水。”龙华民拉着一个身材粗壮、满脸胡须的中年人向李榆介绍。
邓若水此行很不容易,尽管龙华民、汤若望、高一志等人去信罗马教廷和耶稣教会,要求速派得力之人前往丰州传教,但罗马教廷很犹豫,丰州属于蛮族之地,几百年前他们的铁骑曾经横扫欧罗巴,听说那些野蛮人信仰喇嘛教,龙华民在中国教区并不成功,他能有本事从喇嘛教的地盘硬抠出一块?罗马教廷迟疑不决,高一志的信又到了,他以自己对主的忠诚担保,丰州信教的人数以十万计,接受洗礼的就有三万人,他们主动修建教堂、学习圣经,渴望听到主的福音,丰州年轻首领善良淳朴,对主充满了敬意,不仅让他的妻子和儿子接受了洗礼,还说服喇嘛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丰州的人民如此虔诚,难道仅仅由于生活在蛮族之地就不应该救赎吗?罗马教廷有些动心了,这时邓若水站出来,主动要求去丰州传教——这是一个信仰极其坚定的人,出身尼德兰富商之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投身于耶稣教会艰辛的传教事业中,有过北非、远东传教的成功经验,他完全值得信任,于是邓若水启程重新前往中国,漂泊近两年才到达澳门。
“可惜高一志神父身体不好,否则他一定会来,不过他在信中说,希望按照艾儒略神父《西学凡》那样在您这里创建一所学堂,但缺乏书籍和教师,我尽可能满足这一切,带来一千本书,还在澳门招募了一些教师。”邓若水说道。
“太感谢您了,”李榆紧握住邓若水的手,转脸向那群泰西人说道,“先生们,欢迎到丰州,去看看新家吧,你们一定喜欢。”
王徵、韩霖、马光远等人陪着客人上了马车,上万教众夹道欢迎,“赞美耶和华”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邓若水激动得满眼含泪,这一路辛苦没白费,此地传教大有可为。
归化城东的教堂已经完工,王徵的西学书院和韩霖的工商书院都设在这里,两个书院加起来才三百多弟子,西学书院开设了文(修辞学)、理(哲学)、道(神学)三科,工商书院开设了算经、格物、水法、矿冶四科,不过教学非常粗燥——教案现编现学、教师临时客窜,子弟基本自学。
“我的主啊,这是教堂吗?”龙华民对着眼前这个五六丈高的庞然大物惊呼,马光远的脸一下子红了,把教堂修成堡垒就是他唆使的,不过龙华民马上又笑了,“但是,我很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