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节-第2/4页





    张道浚滔滔不绝讲着,他也是被逼急了——吴牲主政山西时抑制朝廷势力依靠地方势力,两任宣大总督杨嗣昌、梁廷栋对此视而不见,山西士绅与官府力量比较平衡,双方相安无事都过得下去。新任巡抚宋贤是个没主见的老好人,宣大总督卢象升趁机插手山西,此人忠于朝廷而且目光敏锐,意识到这帮地头蛇发展下去早晚会成大患,连续出手打压地方势力,士绅们的土地被强占用于安置流民,历年欠税被要求补缴,连山西民军也不得不化整为零躲起来以免被编入官军。士绅们心惊胆战,觉得只有把朝廷赶走才有出路,他们想起关外的靠山,特地委托张道浚出面游说李榆。

    李榆却听得暗自摇头,这位尊兄到底是书生啊,远不如杜文焕目光长远,这套策略根本没考虑关内流贼、关外清国的反应,朝廷被逼急了只能下决心与清国和议,然后全力打击丰州,那时流贼、清国再趁火打劫,这个天下岂不乱上加乱,如果情况有变,这帮士绅靠得住吗?他们可是有奶便是娘呀,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反戈一击。

    “丰州军入关事关重大,须经议事院公议,我无权让丰州子弟去流血,”李榆站起来,望着张道浚、王国梁郑重说道,“不过,我可以作出保证,凡与丰州曾经同甘共苦的人,丰州绝对会保护他,谁敢动你们就是动丰州。”

    张道浚有些生气,冷笑几声答道:“我不要求你现在表态,但我敢肯定老天一定会逼着你入关的,到时候你会来求我们。”

    “子玄兄、王老哥,有些话就挑明了吧,以丰州目前的实力打到长江边毫无问题,但打胜仗容易站住脚难啊,我不能把丰州陷进泥潭里,不如这样,我支持你们设立山西议事院,把地方大权夺到手,明年开春喀尔喀、卫拉特首领还有藏区的大喇嘛来归化会盟,你们也来吧,我们一起共商今后的大事。”李榆诚恳地说道。

    张道浚笑起来:“山西议事院就不必设了,其实你的丰州议事院就是山西议事院,你清楚丰州议事院有多少山西人,好吧,给你个面子,明年开春我去趟归化。”

    黄昏时,山西军商二当家孙显祖在参将府摆下酒席,但大家各想各的心事,吃的很不开心,只是随便聊了聊家常,第二天李榆就告辞离开偏头关。

    包克图,李榆回到大统领府行营,巴图、李富贵、常书立即来见,西进战事过程都已知晓,李榆详细讲了固原、榆林和偏头关会谈的情况,大家听得目瞪口呆,丰州自己尚且焦头烂额,关内人居然想来鼓动造反。

    李富贵打量了一会儿李榆,摇着头叹息道:“我真觉得自己老了,我们的汉民越来越成熟,你做的对,关内是个大泥潭,而且深不可测,丰州入关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能像隋唐开国那样做到华夷一体,第二有老天的眷顾和百姓的拥护,否则给再高的价码也不能陷进去。”

    “汉民生性朴实才经得起诱惑,如果换成皇太极,恐怕连蹦带跳就进关了。”常书在一边说道。

    “我哪有那么聪明,是洪承畴大人的话提醒了我。”李榆不好意思说着,把洪承畴的横幅摊开。

    李富贵赞叹道:“洪承畴不亏是谋事干才,这‘顺天应民’告诉我们将来该怎么办,而‘与时偕进’则教我们现在该做什么,目前的形势逼人,丰州又到了改制的时候。”

    “我二哥不是在包克图吗,怎么没见到他?”李榆突然想起辞去总理职务的李槐。

    “他陪刘之纶、刘宗周两位大人去周围巡视,应该很快能回来,蕺山先生听说你要回来就提前等候在这里,这回你躲不掉了,”常书看到李榆惊恐的样子,又笑着故意说道,“这位蕺山先生真厉害,三天两头把归化的官员叫去授课,不去就上门教训,周愕挨的骂最多,却不敢还嘴,大家见了他就害怕,念丰兄听说他来包克图还出去躲了几天,汉民,你要小心点!”

    李富贵苦笑着说道:“此人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以‘慎独’之说名震天下,与黄道周并称当今巨儒,更兼品行端方、严以律己,容不得世间一丝污浊。他从不积私财,数次辞官所携回家者只一担书而已,这便是他做官多年的家当;他为官俭朴不占公家分毫便宜,别的官员坐轿行走,他骑匹瘦驴公干,别的官员锦衣玉食花天酒地,他常年布衣蔽履以青菜豆腐为食,连升堂视事时公家提供的饭食也不肯享用,而以袖中所藏糕饼充饥;他曾回乡成立证人社,每月召集同志讲学,当众检讨反省自己的私心杂念,在场人无不自行惭愧,人人以为自己是小人;他还秉性忠直,魏忠贤、客氏得圣眷时,他上书弹劾奸党乱政,东林党得势时,他公开说‘所云吾党之罪,在宋人之上,不为虚也’,当今皇上肯定受不了他,所以派他来教训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