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 招抚(一)-第2/4页





    回到城外的大营,范二喜突然来了,这家伙明显比过去瘦了一圈,但是精神头实足,李榆知道他这段时间在潞安府和泽州一带到处跑,很关切地告诫他,钱是赚不完的,还是要保重身体。

    “大统领,你是不知道,这地方的人太有钱了,出手非常大方,咱们的军械、私盐买卖好得出奇,有钱不赚我心里就痒痒,”范二喜感激地看了李榆一眼,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保德大营来的信,咱们的提塘昨天才送到。”

    信是李槐、杜宏泰联名写给李榆的,两人在信中说,今年的旱情超过以往,边墙内外开春至今滴雨未下,北方的大片土地减产甚至绝收,众多百姓沦为流民,投奔保德大营的人络绎不绝,如今有六万余人了,虽然丰州予以了大力的支援,范二喜倒卖军械、私货赚的钱也换成粮食不断送来,但只能保证暂时饿不死人,百姓始终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更大的麻烦是大营的生存也受到威胁,开春时组织流民开垦的荒地都种上了土豆、玉米,这是老百姓的保命粮,可当地的豪强眼红了,鼓动当地百姓驱赶流民、抢夺土地,官府也跳出来催逼税赋,张鼎、赵胜等流民首领当然不肯,组织民壮奋起自卫,双方冲突不断,有些地方还死了人,山西巡抚宋统殷一方面压制当地官府、豪强,不许他们轻举妄动,另一方面致信李槐,希望他们能把人都带出关,以免事态继续恶化,李槐、杜宏泰认为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遵从宋大人的话携流民出关,要么索性扔下流民,我们自己出关,但无论走哪条路,李榆都必须尽快将丰州军主力撤回保德,信的末尾写道,大明内外交困,很难度过这一关了,我们对大明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自己保自己了,现在到了必须考虑脱身的时候了。

    李榆看完信,捂着头沉思起来,范二喜见状,打了个招呼悄悄走了。李榆想了一会儿,又把紫金梁王自用写给张道浚的信看了一遍,然后派人把张传捷、白安、孙守法、周遇吉四人找来——现在也只有他们几个还能商量些事。

    张传捷等人来了之后,李榆把两封信都拿出来给他们看,四人看罢也垂着头一言不发,大帐内一片沉默,现实情况是复杂的,老百姓没饭吃就会造反,剿贼看不到尽头,除非他们战死、累死,朝廷会一直逼着他们干下去,可是不剿贼就是抗命,朝廷会放过他们吗?

    “张立位有消息传来吗?”李榆问孙守法。

    “来信了,他已经拉了王嘉胤身边的几十个人,连那个伪丞相白玉柱也有意入伙,只要你一声令下,就杀了王嘉胤。”

    “没有用,贼头们各有各的势力,各过各的日子,杀了王嘉胤这个大贼,小贼就会满地跑,局面更难收拾,”李榆苦笑着摇头,挥手说道,“你告诉张立位不要轻举妄动,只要能把流贼的消息传出来,这就是了不起的大功。”

    “在南山山口向我们投降的那个贼头叫什么?”李榆接着问道。

    “那家伙叫邢红狼,榆林刀客出身,被吴先宰了的那个叫破甲锥。”张传捷答道。

    “让这个邢红狼替我送封信给王嘉胤,我要见见他,”李榆挥手对大家说道,“他要打我就陪他打,他想招安我也给他一条活路,他的日子比我们还难过,也许正等着见我呢。”

    周遇吉马上摇头:“他不会出山的,你把他打怕了,躲还来不及呢,再说他罪大恶极,抓住就是凌迟处死,你也保不住他。”

    “不管这么多了,王嘉胤也是个西北男儿,应该有一身血性,他不出山也好办,我就豁出去了,再围他一个月,乡兵打仗不行,但只要有我撑腰,就会把他困死,一粒米一粒盐他都休想得到,就这样办了,我们没时间跟他耗下去。”

    阳城南山,王嘉胤的日子确实越过越苦,从河曲向南逃窜的路上,悍匪们把随行的百姓甚至家眷都扔了,进入泽州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精锐悍卒,这里没有官军驻防,却又十分富庶,大阳、润城、端氏、郭峪等皆是有名的富豪之乡,有九条龙这个地头蛇帮忙,随便抢几个村,他就能过上好日子,可随后就不行了,贼头们听说这里好混,一窝蜂都赶过来,当地的贼盗、流民也纷纷投靠,他的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手下人多当然是好事,可吃饭穿衣怎么办?太行山里穷得吃不起饭,天不下雨喝水都是问题,十多万人挤在山里向他伸手,王嘉胤的头都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