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 封锁-第2/4页
    
    这句话把王肇生问住了,山西镇的官军还在潞安府趴窝,泽州就李榆这点兵,他要是走了,那帮差役、民壮能守得住泽州城?张道浚在一边不耐烦了,开口说道:“李汉民,我知道你心里有主意,不要东拉西扯了,你是山西署理总兵,剿贼的事以你为主。”
    “我这个署理总兵就是个空衔,没几个人听我的,大人还是请巡抚大人催一催吧,好歹也得调两三千人守泽州城啊,”李榆对着王肇生不住地苦笑,接着又郑重说道,“大人,我们的兵力不足,守城尚且不足何况剿贼,末将的兵又多是骑兵,进了山只能挨打,大人既是兵备道,有权辖制地方民壮,何不许泽州士绅自备军械、自募乡兵守土御贼,让他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拉起队伍就给他们个名号,各处路口要隘也顺便交给他们守,这里的田地、铁厂都是他们的,贼人来了倒霉的也是他们,他们也得为剿贼出力。”
    王肇生有些犹豫,依照大明律法,官府在紧急情况下可临时征用地方民壮组织乡兵,但民间不许自办团练,不得配备盔甲、弓弩、铳炮等军械,因此临时拼凑起来的乡兵战斗力极差,王肇生剿灭陵川水峪村的九条龙时,仗着人多势众再加上河南来的乡兵助战,能够侥幸赶跑九条龙,但与王嘉胤的流贼精锐一交手就原形毕露,败得一塌糊涂,王肇生自去年十月到任冀南兵备道以来,越来越觉得大明律法这项规定极不合时宜。
    李榆还在继续说着:“军中多余的刀矛铳炮也可以卖给他们,要训练团练的我们提供教习,用不着他们打硬仗,贼人少就打,贼人多就跑,只要能给我们通风报信就行,一定要把贼困住,不许一粒盐一粒米进山,凡查获到的财物就归自己,官府还要给予奖赏,山里无粮无盐,连取水都困难,我看流贼能挺多久,等他们熬不住出山了,末将就有机会剿灭他们。”
    王肇生觉得头皮发麻,李榆这是教唆他公然违律啊,他把目光投向张道浚——此人也算是泽州一带的地头蛇,最好由他来表态。
    “大人还有其他办法吗?先把流贼剿了再说吧。”张道浚面无表情地答道,现在世道太乱,谁还顾得上大明律法,各村各寨的乡绅、大户有的是钱,实际上都在私下造军械、养家兵,他在老家窦庄就干了这种事,只不过不敢明目张胆干罢了。
    “那就由子玄来做这件事吧。”王肇生顺势就把事推给张道浚。
    张道浚也不傻,当即要求王肇生下公文,王肇生马上又把李榆推出来,请李榆以山西总兵府的名义出公文,李榆很不好意思地说,山西总兵的关防大印一直扣在宁武兵备道手里,从来就没有交给过他。王肇生有点火了,朝廷太过分了,人傻也不能这样欺负,那就不用山西总兵的大印了,援剿副将的印也行,再加上李榆的手印也能将就着用,于是一封盖着李榆手印和援剿副将大印的山西总兵府公文出笼了,张道浚揣起来就走,到了没人的地方忍不住放声大笑。
    李榆和王肇生都没有想到,他们无意中又挖了大明的墙角,这封允许民间自办团练的不伦不类的公文最终导致泽州地方势力膨胀,连带着太原、平阳和潞安三府拖欠朝廷税赋成风,这四个山西最富的州府在几年内从缴七成税迅速下降到只缴五成税,再往后连五成税也舍不得缴了,成了全大明拖欠税款的重灾区。
    李榆和王肇生演了一出将相和,从那天起李榆对王肇生越发显得毕恭毕敬,而王肇生也看着李榆越来越顺眼,把李榆划入可以教化改造的夷将之列,心里一高兴,也愿意让丰州兵吃饱饭了,陆续把筹集到的钱粮拨发给李榆,不过李榆现在似乎也不缺钱了,泽州各地的豪强大办团练,需要训练乡兵和配备军械,范二喜这时突然出现在丰州军大营——李榆觉得范二喜天生就是个奸商,只要有钱赚绝对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窜过来,这家伙一到泽州就四处招揽生意。
    你办乡兵总需要精锐吧,我帮你练,绝对给你练出一批悍卒,一个人只收十两银子,一点都不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