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初见-第2/4页
杜文焕开口了:“你长大了,跟你父亲一样高大威猛,连说话和走路的姿势都像,看到你就让我想起我那个老兄弟,我听玉山、孟卿他们称你汉民,这是谁给你起的字?”
“山西巡抚宋统殷任大同镇阳和副使时给末将取得,其意在告诫末将勿忘大明父母之邦。”李榆答道。
“宋统殷算什么东西,他有什么资格给你取字,你本来就是我大明子民,还用得着叫汉民吗,多此一举,”杜文焕盯着李榆,语气严肃地说道,“你看着我,告诉我你是哪里人?你是谁的儿子?”
“末将、末将是榆林人,我父亲是……,是杜松老帅的镇标游击李彪。”李榆有些害怕,结结巴巴答道。
“大声点,我听不明白。”杜文焕喝道。
“我是榆林人,飞虎李彪的儿子。”李榆涨红了脸大声吼了出来,李槐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周围的将士们也把目光投向他们。
杜文焕笑了,用手轻轻掸去李榆脸上的几片雪花,声音低沉地说道:“这是我最想听你说的话,我们都老了,榆林需要新一代将种接班,也许以后就是你领衔,挥舞着你的战刀征战天下吧,让所有的榆林子弟仰慕你、追随你。”
李榆心中热浪翻滚,他突然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乌拉人,而且也是一个榆林人,乌拉山、榆林城都是他遥远的家乡。
杜宏方搂着李榆的脖子,笑着对杜文焕说道:“叔,那我以后就和榆子在一块了,小时候他老拿我的东西,现在他的草原、骏马也该有我一份。”
杜文焕哈哈大笑背着手走了,李槐、李榆哥俩与杜宏方一边说笑打闹,一边紧跟在后。
丰州兵步军和绥德兵走了一夜的路,将士们三五成群地或靠在马上、或坐在车上抓紧时间休息,孙守法又开始抱怨自己的马不行了,侯世杰打趣说,我们丰州那儿好女人不好找,好马有的是,你投奔我们算了,这句话惹起了众怒,步军两营大多是在关内混不下去的光棍,正打算找个丰州女人成家立业,老侯这不是骂大家吗?饱汉不知饿汉饥,揍他!一帮兵一拥而上把老侯按在雪地逼他认错,张传捷、满柱乐呵呵地看着不管,谁叫你说丧气话,活该!
李榆陪着杜文焕走过来,满柱叫了声大统领和杜帅来了,几脚把嘻嘻哈哈打闹的人踹开,将士们纷纷爬起来向杜文焕施礼,李榆反而被晾在一边,这不能怪大家,李榆平时就和他们一起没大没小混,已经很难正经起来了。
“我看你有些眼熟,你去过辽西?”杜文焕看着满柱问道。
“卑职曾是满桂大帅身边的人,大帅在宁远统军时,卑职去送过信,见过大帅一面。”满柱很难得如此恭敬,他以前的家主满桂提起杜文焕就佩服,做武将的就应该像杜帅那样有骨气,绝不做文臣们的奴才走狗。
“满帅可惜了,你在丰州还好吗?”杜文焕关切地问道。
“卑职升官了,当了游击,还带一营步军。”满柱裂开嘴笑了。
“杜帅,还有我呢,我是榆林侯家的人,我也升游击了。”侯世杰挤上来说。
“我认出你了,你老哥出事回了榆林老家,你不陪着他,自己倒去了关外的丰州逍遥!”杜文焕重重拍了一下侯世杰。
“我打完仗就去看他,杜帅,当丰州的兵总打胜仗,活得痛快呀,当兵的不就图这个!”侯世杰红着脸争辩,杜宏方却朝他做了个鬼脸。
“末将张传捷参见大帅。”张传捷激动地向走近他的杜文焕躬身施礼,杜文焕十六岁从军,征战四方战功赫赫,以定西大捷名震天下,又以边塞诗文传唱士林,在大明能够不向文臣低头,而且经常压文臣一头的武将只有这位杜大帅,他是明军中神一样的人物。
“你是定边参将!关内升游击要三十来岁,升参将要四十来岁,升副将比登天还难,我见到你们这里二十出头的游击一抓一把,你这个参将也不到三十,还是你们有前途!”杜文焕说完,大家哄然大笑,丰州升官确实容易,人才太少,有点本事的升得都快,而且大同拿不出赏赐和军饷,给个空头官衔也大方,如今各营的营官和资格老些的副营官都混成游击,哨长们也都挂上了都司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