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 会合-第2/4页
桑哈儿寨犹豫了,李富贵双眼紧盯着他又补了一句:“金国太危险了,我们不得不早作打算,你们如果愿意,也可以合伙干。”
桑哈儿寨没说话,只是点点头,李富贵与刘兴祚相视一笑。
桑哈儿寨最终同意劝说察哈尔汗放回小李蒙,但他也没把握,最好还是李榆回来后再谈,不过双方都表示要遵守盟誓,继续维持同盟关系,大统领府确认巫浪哈母子安全,暂时也只有把这事放一放,丰州现在已经顾不上察哈尔了。
陈二柱又回来了,这一个来回把他累得够呛,几乎都站不稳了。
“大统领果然不同意开战,而是下令将兵锋转向关内,”鄂尔泰把看完的信递给李槐,随即挥手说道,“玉山、孟卿,山西巡抚已下令开偏头关,你们立即动身,全军火速入关开赴河曲。”
保德州河曲县,这是紧临黄河东岸的一座小城,李榆驻马城北一座土丘上极目向北眺望,今天一大早孟克引着几名丰州军的斥候来报,铁骑已经入偏头关正向这边开过来,李榆坐不住了,欣喜若狂地赶到河曲迎接他的弟兄。
“汉民,你的铁骑赶到这儿还得好一会儿,下马歇歇吧。”张道浚乐呵呵地骑着马走过来。
“子玄兄、王帅,你们怎么也来了,天太冷,你们还是回城等着吧,铁骑一到我自会通报你们。”李榆下了马,对迎面走过来的张道浚和山西总兵王国梁拱手施礼。
“当兵苦惯了,在城里闲不住,”王国梁年近五旬,黑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也下了马,摆摆手笑着对李榆道,“咱山西镇的兵不中用,汉民的铁骑是宣大三镇的荣耀,我也想瞅瞅。”
三人躲在一棵避风的大树后面聊了起来,李榆到河曲三天了,王国梁专程从宁武关赶来与他会面,他和王国梁两人一个质朴、一个老成,交谈得很不错。本来王国梁是一镇总兵,职务居山西武将之首,但官衔却是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低于李榆的正二品都督佥事官衔,李榆又是奉旨援剿的副将,两人凑到一起,谁都不好指挥另一个,宋统殷非常担心两人斗起来坏事,特地派张道浚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协理军务,不过宋统殷多虑了,王国梁是个老实人,而且就因为老实才摊上山西总兵这个倒霉差事,宣大三镇的巡抚、总兵自新皇登基以来没一个有好下场,前山西总兵王鸿功又在年初刚被问斩,大明官场人人视之为畏途,既然没人愿意往火坑里跳,老实厚道的王国梁就被硬按在山西总兵的位置上,但兵部显然不看好他,至今也没给他加衔,王国梁对此也不在乎,他是山西镇的老人了,对自己的家底非常清楚,目前的山西军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新兵蛋子,能守住城池就不错了,拉出去剿贼肯定不成,李榆能来他正求之不得,根本没有和李榆争权斗气的心思。
王国梁擦了一下飘到脸上的雪花,带着愁容说道:“雪下起来了,今年天冷得快,也许过不了几天黄河就封冻结冰了,幸亏汉民的铁骑来得及时,咱们的斥候已经看得见对岸有流贼出现了,延绥那边孬种,安抚不了老百姓,还往咱们山西赶人。”
李榆压低声音问道:“听说西北那边饿死不少人,子玄兄,这事可是真的?”
张道浚迟疑了一会才答道:“那边的朋友来信说,西北连年大旱,尤以延绥为甚,又加之地震、冰雹,大片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树皮、杂草也被取之一空,竟致以土石充饥,死者饿殍遍野,生者逃荒流亡,以至于村舍一空、人迹罕见,杀人为食、以骨为薪者不足为奇,人间地狱也不过如此。”
“朝廷为什么不赈济百姓,那里的官府就眼看着百姓饿死?”李榆觉得浑身发冷,忍不住又问道。
“朝廷管个屁,山西、陕西大旱,官府照样收田赋、加派,听说明年还要再加收三厘辽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王国梁不满地说。
“不可妄议朝政,你们守好河防就行了,”张道浚喝住两人,接着恐惧地说道,“那些流寇皆是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比蝗虫还祸害,走到哪都是一片糜烂,千万不能让他们进山西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