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提塘-第2/4页
“不行,你物色的人不是开酱厂的就是做臭豆腐的,这帮生意人做不了大事,还是私盐贩子好,个个都是地头蛇,而且还不怕死,他们做提塘的活最合适。”张世安不屑地反驳。
“可是开酱厂、豆腐坊也是要紧的事,用他们做提塘更实惠,大统领,你说呢。”范二喜坚持自己的意见。
李榆听得哭笑不得,赶紧岔开了话题问道:“丰州的情况如何?你们说说今年秋粮收成,还有大统领府改制的事。”
张世安马上涨红了脸,吞吞吐吐说道:“属下尽在关内倒腾私盐了,丰州的事还真说不清楚,刘佥事说了,干我们这行的,别人的事知道的越多越好,自己这边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
范二喜也推脱道:“我知道的也不多,我们走的时候大统领府正要召集大家商议改制,要不大统领写信问问,咱们在山西有好几个提塘,送个信也方便。”
“算了,政务的事我还是不插手的好。”李榆摆摆手,这俩人都是赚钱上瘾的人,一年在丰州呆不了几天,问他们也是白问。
“你们来的时候遇到朝鲁、陈二柱没有,我已经派他们到丰州了。”李榆又问道,张世安和范二喜互相看了一眼,一起摇摇头,显然他们错过了,该打发这俩人走了,李榆手一挥对俩人说道:“你们做自己的事去,再过几天我就要去剿贼了,打仗用不上你们。”
张世安一想到那个经常出现在营中的锦衣卫高官,心里就发虚,他巴不得走,连忙答应道:“刘佥事要我到北直隶和山东,属下就先走一步了,范二喜还留在山西,大统领有事只管差遣他便是。”
十月中,驻宁武关的山西总兵王国梁急报山西巡抚宋统殷,今年寒气来得早天气骤冷,黄河极可能提前封冻,他的兵力不足,无法封锁千里河面,请求增派援兵加强河防。宋统殷最怕的就是流贼进入山西,张道浚也认为西北糜烂无粮可食,三边总督杨鹤抚贼不力,不得不放任延绥巡抚洪承畴与督领延绥、固原两镇的杜文焕极力剿杀,流贼无法在西北立足,极可能利用黄河封冻之机东窜,官军应死守严防黄河沿岸,而李榆的丰州铁骑也应迅速入关沿河巡防,以免河西祸水东移而糜烂山西。宋统殷当机立断,下令山西总兵王国梁及沿河各州府官吏严守河防,同时命李榆前往河曲速召丰州铁骑自偏头关入边墙,铁骑入关后即刻开往汾州府驻防,考虑到山西军与丰州铁骑两部互不统属,宋统殷请张道浚随军协理军务并兼理粮饷,张道浚欣然领命。
李榆得到号令,立即准备拔营启程,陈二柱这时恰好从丰州跑回来了,向李榆报告大统领府已集结了六营人马,随时听候大统领的命令,陈二柱还带来了大统领府和乌兰夫人的信,李榆看罢来信,不由得眉头紧锁,沉默片刻之后,提笔迅速写了回信,然后请陈二柱再辛苦一趟,目送陈二柱远去,李榆揉揉眼睛挥手下令出发。
蛮汉山,丰州在八月中收完庄稼后,大统领府就着手准备改制,丰州的形势很不好,今年丰州没有发生战乱、瘟疫,天旱水涝远谈不上伤筋动骨,但农牧发展依然乏力——耕种四万多亩地只收获了三万石谷子,牲畜数量也增长缓慢,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逼得丰州的官员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
云荣视察各千户所回来,还告诉大家一个胆战心惊的消息,有好几个百户所反映他们利用田间地头和山间坡地种植的土豆、玉米出现明显减产的情况,有经验的庄稼把式说这是种子病变退化,必须立即着手选育良种,否则有可能扩大到整个丰州,云荣认为土豆和玉米耐旱产量大,已经是丰州人替代谷物的活命粮,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警觉,并立即采取措施。
李富贵与鄂尔泰、李槐简短商议后,立即拍板决定在匠作营设立农牧所,调东哨的千户杨大志担任主事,专事研习农耕、畜牧之良法,而首要事务就是选育土豆、玉米良种,所需花费从优拨付。李富贵对大统领府的官员疾呼,再也不可迟疑了,明年丰州必须实行新制,否则大家就等着败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