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诏令-第2/4页





    皇帝回到后宫又琢磨了好一会儿,把乾清宫牌子太监刘文忠找来,这个刘文忠本姓郑,永平府迁安人,自幼净身入宫认了一个姓刘的太监为义父遂改姓刘,一直在宫中干杂活,魏忠贤倒台后,皇帝清理了一大批跟着魏公公混的家伙,宫里腾出不少空缺,皇帝看这个刘文忠老实厚道,把他从扫地刷马桶的打杂宦官提拔到乾清宫当差,刘文忠对皇帝感激不尽,办事非常卖力,前些时候还奉旨偷偷回了趟老家为皇帝打探消息。

    皇帝盯着刘文忠看了一会问道:“刘文忠,你再给朕说说那个靖虏是个什么样的人?”

    “奴才这次回家给皇上打探消息,有个本家叔叔当过大同右玉知县,与靖虏副将碰巧见过一面,据他老人家讲,那个靖虏副将身高臂长、体态魁伟,年纪看起来也才刚过弱冠之年,却威风了得,连建奴也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不敢出城一步,靖虏副将的夷兵也守规矩,绝不祸害地方百姓,所缺粮饷尽找建夷去抢,甚至敢冲进迁安城里,把叛逆故官家里洗劫一空,所得钱粮还分了不少给逃难的百姓,迁安的百姓都说靖虏副将是个好人,那些叛逆的亲眷倒是把靖虏副将恨之入骨。”刘文忠是个老实人,把打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告诉皇帝。

    “活该,那些叛逆原本就是大明贪墨罪官,靖虏副将应该把他们抄家灭门才对,”皇帝还有点不解气,又继续问道,“你那个族叔觉得靖虏副将是汉人还是夷人?”

    “这可说不准了,奴才的族叔说他有可能是汉化的夷人,也有可能是夷化的汉人,不过我那族叔也说过,这个靖虏副将好像读过书,能明白事理,比寻常的武将强很多,而且人也显得纯良厚道、天性率直,一看就是没什么坏心眼的人。”

    皇帝沉思了一会儿,郑重地问道:“刘文忠,朕有一件要紧差事交给你办,交你赏下去的银两你一分都不能克扣,你可能做到?”

    刘文忠激动地说道:“陛下放心,奴才要是敢动陛下的银子,天打五雷轰,叫奴才不得好死。”

    “好,朕就相信你,你去遵化向靖虏副将宣旨,这是朕从内帑拨出的五十两银子,你必须替朕如数赏给靖虏副将,要悄悄地给他,别让其他人知道,你告诉他,朕也有难处,但他只要忠心为朕办事,以后朕绝少不了给他的封赏。”

    遵化,刘之纶、李榆总算盼到了圣使前来宣旨,而且前后脚来了两拨,先来的圣使是个兵部的官员,没等刘之纶按着李榆跪好,就急急忙忙开始宣旨:大同靖虏参将李榆肆意妄为,滥杀大明官军五百余人,虽有诛杀逆匪之心,然难免伤及无辜,且任意殴打统兵官更不容恕,念其情有可宥,且系初犯,故从轻处罚,着令降职为靖虏参将,兵部右侍郎刘之纶约束不严,任其肆虐,难辞其咎,着令其回京听勘。

    李榆听完就跳起来找圣使,那个兵部官员吓了一跳——朝中官员传言靖虏副将不识礼数、野蛮凶残,谁去传这封圣旨肯定要挨打,大家推来推去,把这倒霉差事推到他头上,他一看这个大个子快步上前,以为要挨揍,扭头就要跑,李榆一把就拽住了他,笑眯眯地问道:“大哥,我降了职是不是就可以回家了?”

    “我不知道,你问别人去吧。”兵部官员使劲挣脱李榆的手,拔腿就溜了。

    “先别散去,还有咱家呢。”兵部官员跑了,乾清宫牌子太监刘文忠笑呵呵登场了,刘之纶也弄不清怎么回事,朝李榆屁股后面踹了两脚,让他赶快接着跪下。

    刘文忠宣旨了:查大同靖虏参将李榆忠勇体国,力战东虏收复遵化、迁安、永平三城,功绩可堪彰显,擢升其为靖虏副将,属下有功之将士可尽数报来,着令有司一律加以封赏,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御下有方,录其军功同列,着令携靖虏副将一并回京听用,靖虏副将所部将士返回原地待命。

    李榆失望了,朝廷还是不让他回家,刘之纶听得糊里糊涂,朝廷玩的什么把戏,两封圣旨好像都是给李榆的,没他多少事,不过这样完事也好,他也没想过升官受赏,老实说以他的资历,能当兵部侍郎已经是了不得的升官速度了,刘兴祚却在一旁不住地冷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