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破城-第3/4页
刘之纶等了五天终于进了遵化城,在白显志、那木儿的陪同下,他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热烈欢迎,不过刘之纶也没有乐昏了头,安抚了百姓后,马上跑到上了他黑名单的几十家去看看,果然不出他所料,各家已是家徒四壁、一片破败,而且叛逆们也被金兵所杀,这下死无对证了。
“李汉民,你好大的胆子,本官就猜到你这几天在私分赃款,本官就在遵化等着你,看你能躲多久。”刘之纶气急败坏地大叫。
“恩师,这事怪不了汉民,城里打来打去乱成一团,老百姓也在趁机哄抢,谁说的清楚怎么回事。”那木儿赶紧辩解,刘之纶恨恨地瞪着他,那木儿有点心虚,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白显志眼珠一转低声说道,“大人,其实这样不挺好!城内百姓秋毫无犯,官兵士气高昂,叛逆们也得以严惩,您何必较真呢,再说那些死在金兵手里的叛逆都是我大明的故官,真要是从他们家里抄出大笔的财物,朝廷脸上也无光,这些人的同僚故旧还指不定多恨您呢,他们死了倒也干净。”
刘之纶鼻子哼了一声不开口了,挥手让白显志退下,然后命那木儿铺纸和墨,他开始下笔写起奏疏,他在奏疏中向皇帝和朝廷报告了收复遵化的特大喜讯,把丰州军的忠勇大大赞扬了一番,称这些夷兵感念皇恩,每战无不奋勇当先,让建夷闻风丧胆,皇恩浩荡,有功之士当广施恩赏,又言靖虏副将李榆本系忠良之后,弱冠之年,而性淳率直、有胆有谋,如蒙朝廷择贤能者用心教诲,假以时日必是我朝又一个马芳,而他刘某就愿意承担起教化李榆的重任。
写完奏疏,刘之纶想了一会儿,又给京师的好友金声写了一封信信,他向金声介绍了李榆的情况,此人久居蛮夷之地,不习礼法,好勇斗狠,然心志淳善且天生将种,如能由他和金声两位庶吉士加以教化,去其蛮性,则大明有幸得一良将矣,而东虏则添一劲敌,恰如马芳之与北虏,他请金声设法说服朝廷把李榆暂留京师听用,以便他们给李榆好好洗洗脑。
那木儿在一旁看了,连连摇头道:“恩师,汉民恐怕没法子留在京师,他的两位夫人差不多这两个月就要生孩子。”
“本官的老母妻儿也在数千里之外的四川,自入榜为官以来已经几年没回家看看了,不是不想家,而是大明正值多事之秋,不得不先谋国而后顾家啊!汉民也当如此,”刘之纶沉吟了一会儿,微微摇头说道,踱了几步后又说道,“人伦之情不可不顾,这样吧,等孩子们到了读书的年龄,本官就把孩子们收为门生,这也算对汉民和孩子们有个补偿了。”
那木儿暗暗羡慕李榆的孩子还没出生就有这么好的运气,他红着脸也恳求道:“恩师,学生也想随汉民到京师跟随大人读书。”
刘之纶点点头:“新生虽然对本官行了拜师礼,但本官却无暇施教,你到京师也好,以你的资质只要用心读书,将来有望中个举人。”
“新生多谢恩师!”那木儿幸福得裂开嘴笑了。
李榆一路向东,紧跟在白格身后五里左右,为了避免白格的人少遭遇袭击,阿萨里还带了三十多个刘兴祚的诸申亲兵混在白格的队伍之中。途径三屯营一带,两支人马更是保持高度戒备,相隔距离接近到三里,以备战队形小心驰过明军的防区,不过三屯营的山东明军显然被打怕了,紧闭城门不出,城外的广阔区域见不到一个明军的影子,李榆从城下经过时,故意用号箭向城内明军发出友军信号,这把城内的明军吓得不轻,还以为李榆要欺负上门了,军官急急忙忙把士兵都赶上城墙,大家躲在城垛后面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黑鹰旗渐渐远去看不见了,才松了一口气。
进入迁安地界就是金军的活动区域,白格的人又为丰州军承担起警戒和掩护——两支部队的关系在明、金之间也属于绝无仅有,各属敌对的阵营,但同时又是发财致富的同伙,谁都得护着对方。迁安和建昌营的金军数量都少得可怜,一般情况下他们也没胆子出来惹事,平安过了迁安之后,快马先到永平的白格回来了,带着几骑跑到李榆的行军队伍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