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遭遇战-第3/4页





    李榆和白格正在一起吃肉,听到这边热闹,也端着碗走过来和大家一起聊天,俘虏中以白格的镶黄旗人居多,李榆却没找到北屯子乌岱大叔那里的人,老镶白旗的人都知道李榆帮助乌拉乡亲的事,大家也不把他当外人,有几个人还抱怨李榆不该帮明国打他们,以他巴图鲁的本事以及和大汗的关系,回到金国当个总兵不在话下,而且很可能还会帮豪格贝勒佐理镶黄旗旗务,那样他们就是一家人了。

    李榆听到这里脸色一沉,放下碗沉默一会儿才说道:“大家都知道我是乌拉人,我们在乌拉山凭力气干活养活自己,谁也不会欺负谁,天旱、瘟疫逼得我们没办法才出山,我们只想有条活路,不想去打仗,可金国让我们干了些什么,杀明国人、杀蒙古人、杀辽东汉人,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我们照样还是挨冻受饿,我不想做别人手里杀人的刀了,我想为大伙找一个新的活法,一个不需要杀戮、劫掠而且能活得很好的活法,我在土默特人那里已经在这样做了,我们那里的蒙古人、汉人还有回回像一家人一样相处,没有贵人没有阿哈,大家一起种地、放牧,一起分享收获,谁也不能欺负谁,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那里的乡亲们都爱这个新家,可是大汗的野心太大了,他能知道的地方都想打,今天他打明国,也许明天他就会带着你们打到我们的家里,我们除了拿起刀保护自己的家,还有其他选择吗?我要是抛弃那里的乡亲自己跑了,那还算个人吗?”

    大家一阵沉默,白格摇着头苦笑道:“你这么一说,我都想投奔你了,还是跟着你的时候最快活,可惜我年纪大了,又有一家老小拖累,想跑都跑不动了。”

    “巴图鲁,我家也是乌拉人,你那里乌拉人多吗?”一个年轻人带着一脸的崇拜问道。

    “除了我一个,还有一个孩子,如果你愿意来就有三个了,”李榆认真地回答,大家一起望着那个年轻人大笑起来,李榆又继续说道,“我们那里已经有不少诸申了,建州人、叶赫人、哈达人都有,不过你们也别都来,我现在还养不起你们这么多人。”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李榆又问起俘虏们家里的日子怎么样,俘虏们则是唉声叹气,辽东这些年的日子也苦啊,春寒、干旱不断,有些地方还闹瘟疫,普通旗兵的日子也不好过,有些时候家里还会断粮,大家出来打仗也是没办法,就像这次打进明国关内,青壮总算熬过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人也多了口饭吃,可这罪不好受啊!几千里路来回跑,把人累得要脱层皮,他们都做了坏事,抢了不少的财物,可必须按规矩上缴大汗,先由大汗先赏赐宗室、勋贵和功臣,再分到每个旗,然后按甲喇、牛录逐级往下分,真正落到他们手里的也没多少,今年算能过得下去了,明年该怎么办?继续打下去吗?打仗是要死人的,谁又愿意去死?疯子才会愿意总打仗,大家都觉得是命不好,要是生在贝勒、贝子或者勋贵家就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出门还有人侍候,他们享福、别人流血,军功、财物还得算他们一份,大家都认为这样不公平。

    李榆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说如果他那套活法能成功的话,也许大家就有好日子过了,不过大家对他说的好像也不抱希望,他干脆胡吹起来,笑着对大家说,其实打仗也就是皇帝和大汗之间的事,关穷老百姓什么事,如果皇帝和大汗有想不通的,最好是他们划块场子,每人穿件短衣,再拎条木棍,自个打去,谁赢了谁是老大,喜欢打仗的人也好办,自个掏路费去呐喊助威,实在熬不住了,也可以拎条棍子下场助战,反正谁赢了就听谁的,咱们老百姓听个热闹就行了。

    李榆的话一说完就惹得大家一阵大笑,仿佛已经看见明国皇帝和金国大汗穿着短裤,拿着棍棒正在一起厮打,白显志、张传捷等人在丰州过惯了无法无天的日子,皇帝对他们也不算个事了,跟着一起吹口哨起哄。

    吃完饭后,李榆悄悄对白格说道:“老哥,天不早了,我们也要上路了,你们饭吃过了,收拾一下就回迁安城吧,盔甲、弓箭我们留下,其他的马匹、武器你们都带走,你不会有意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