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获救-第3/4页
库拜马上说:“我派人陪着斥候一起去,这一带我们熟,不会引起金军注意,我也带些青壮留下帮你们。”
“那就这么办吧。”李榆点点头,不过他还是要求库拜的人立即上路,而且要加快行走速度,争取追上赵吉、马光远一行人。
下午,斥候回来报告,遵化方向的明军已经被击溃了,剩下的人逃到娘娘庙山躲藏,金军正在搜山抓捕逃窜明军,不过金国大贝勒领着金军主力正在撤离,搜山和打扫战场的金军只有少量旗兵,大多数是跟随金军入关的蒙古人。
战机一出现,李榆立即决定打了,他下令刘兴祚带领库拜和孟克的两百骑为先锋,全军偃旗息鼓隐蔽前进,争取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大明兵部右侍郎刘之纶是带着必死的决心来遵化的,己巳之变各路官军节节失利,朝中诸臣仓皇失策,他和好友金声、游僧申甫平日喜欢聚在一起谈论兵事,此次金军大举入犯,他们觉得报国的时机到了,主动向朝廷请战,并且力荐熟读兵书、善造战车的申甫为将,皇帝为他们的大义凛然所感动,擢升刘之纶为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申甫为副总兵,,金声为御史监军,招募义勇编练新军迎敌,三人在朝中文武群臣的一片嫉妒、嘲讽之声中艰难起步,手里没有士兵,他们就四处招募兵员,逃兵、闲汉以及乞丐,愿意投军报国的立即收入军中,手里没有军官,他们就把京营中闲散军官召集起来,带过兵的临时任命为总兵、副将,打过仗的授予参将、游击官职,手里没有武器,他们就在兵营里收集废弃的兵器,实在没办法就募集钱财自己打造,金声、申甫费尽心血造了数百尊竹木大炮,才使军中有了点像样的武器。军队还没有编成,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命他们出战,申甫只好带着七千尚未成军的老百姓出了京师,总理各路勤王军的总兵满桂瞧不起他们,把他们赶到最前沿的卢沟桥一线,还故意让明军用箭射他们,吃尽了苦头的投军百姓士气低落,与强悍的金军一战即败,申甫死战不退壮烈牺牲,金声正巧那时去京师告满桂的状,才侥幸躲过一劫。
申甫兵败身死,刘之纶的压力更大了,悲愤交加之下请求带兵出战,皇帝也似乎对自己轻易扔出去个兵部侍郎官职后悔了,不管不问就催着刘之纶出兵,刘之纶把自己最后拼凑出来的一万余人简单编成八营,就匆忙上路了,他们除了拳拳报国心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粮饷、没有军械、甚至没有棉衣,朝臣们像看死人一样看着他们出城。
刘之纶带兵路过通州,通州守官不许他们入城,路遇大风雪,饥寒交迫的他入庙休息一夜,弹劾他顿兵不前的奏疏就到了京师,皇帝立刻毫不留情地下诏书催他进兵,刘之纶明白所有的人都希望他死,大明不缺兵部侍郎,而缺殉国的高官,既然如此那就舍生取义吧,他下决心攻打金军的退路遵化城,跟建奴拼个你死我活,路过蓟州时他与携重兵驻守蓟州的马世龙、吴自勉等将领相约,他带义勇去和遵化的建奴拼命,蓟州的正牌明军用不着做其他的事,只需出兵牵制永平金军主力即可。
刘之纶到了遵化却没有得到蓟州大营主力明军的任何帮助,代善带领着一万多金军从永平席卷而来,刘之纶按兵书上说的刚刚才安营扎寨,正在考虑用八卦阵还是梅花阵迎敌,金军的大小炮铳就打来了,义勇仓皇应战,金声、申甫造的竹木大炮打不过对方的铜铁铳炮,反而纷纷炸膛、开裂,营寨也被打得七零八落,金军的骑兵趁机冲过来,义勇的血肉之躯无法挡不住金军的铁骑,八营人马瞬间被冲垮七营,刘之纶无路可退,以必死之心迎战强敌,边战边退到娘娘庙山上做最后的抵抗。
我对得起皇上、朝廷了,这里就作我的死地吧,刘之纶悲哀地想着,金军越来越近了,他的标营官兵勇敢地迎上去,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战死在他的面前,金军显然注意到他藏身的这片乱石堆,一名年轻的金国军官正招呼来一批金兵,不断向他射来箭矢,刘之纶身边的亲兵纷纷中箭倒下,刘之纶果断喊来自己的家丁刘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