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故人(二)-第3/4页
“山西军也完了,一仗没打就在良乡全军溃散了,”刘兴祚低声说道,“山西军也冤啊,队伍开到京师连顿饭都吃不上,地方官互相推诿,三天换了三个府县都不给饭吃,队伍不垮才怪,倒霉的是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王鸿功,两人都了下大狱,看样子要掉脑袋。”
“这回倒霉的多着呢,蓟辽督师袁崇焕下狱,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等着吧,以后还会有人下大狱,只要不轮到我们自己就行,听说西北五镇的官兵到了黄河边就哗变了,现在关内乱哄哄的,你们入关可真会挑时候啊!”马光远有点嘲讽地对李榆说道。
李榆越听越心惊,有点自投罗网的感觉,白显志甚至有了想拔腿想跑的冲动,一行人天黑前就到了建昌营,马光远安排他们住进了瓮城,并吩咐手下准备热汤热饭,李榆却立刻下令朝鲁、拜音图两哨人上门堡警戒,同时放斥候二十里,。
马光远心里很不满意,李榆苦笑着说:“我们是夷兵,想活命就不能不多留心眼。”刘兴祚悄悄拉了拉马光远,两人都摇头苦笑——明军把夷人骗进瓮城杀戮的事不止一回了,人家再傻也有戒心了。
马光远是个实诚人,把李榆、刘兴祚和白显志拉进门堡里,叫人端上几个热菜,又抱了两坛子酒,四个人边吃边聊起来。马光远满腹牢骚,永平陷落只是旦夕之间的事,建昌营、迁安与永平近在咫尺,一定也逃不出建奴的魔掌,这里城小人少,铳炮、火药残缺不足,孙大人还抽调了一部分精锐去山海关,建昌营肯定守不住,他老马在军中混了十几年,正正经经做事时没人看他一眼,靠着经商的岳丈家出钱上下打点才混了个参将,官还没当几天就遇到这事,这简直是花钱找死啊!
白显志跟马光远同病相怜,忍不住也把自己的一肚子苦水往外倒,两个难兄难弟眼泪汪汪地互相安慰,白显志早想通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皇帝、朝廷算个屁,自己活得好才是真的,像他老白现在就过得心安理得,不让回关内他就跟鞑靼混,无法无天的日子更好过,马光远听了连连点头,对白老哥的心胸豁达表示钦佩。
这两个家伙多喝了几杯就胡说八道了,而且越说越出格,李榆、刘兴祚找来两人的亲兵,连拉带拽把这两人拖回去睡觉了。等白显志、马光远离开了,李榆和刘兴祚又把阿萨里找来,三个人这才有机会倾诉各自的遭遇——有些事是不能当着白显志、马光远这两个明军军官说的。
阿萨里好不容易找到个过去的兄弟,一肚子苦水就迫不及待倒出来,老汗死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被选去殉葬的可能性最大,但他实在舍不得老婆和年幼的孩子,打算躲过这个风头再回去请罪,按照以往的经验,像他这种擅自脱逃的行为肯定会被治罪,革职、罚没财物甚至谴戍偏远之地,他都认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没想到贝勒们下手这么重,不但四处抓捕他,而且把他的家人罚作阿哈,这是往死路上逼他呀,他只有反了,这些年过得好苦啊!在山里风餐露宿、东躲西藏,要不是想着报仇,死的心都有了,他捶胸顿足哭诉着:“他们好毒啊!我跟随老汗东征西杀,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就是条狗也该给条活路,他们为什么逼得我无路可走,我老婆、孩子死的冤啊!”
“阿萨里,别哭了,逃到皮岛的诸申哪一个不没有深仇大恨,他们那家人杀的人还少吗?这笔账早晚要算。”刘兴祚安慰了几句阿萨里,又问起李榆这些年怎么过的。
李榆原原本本向刘兴祚、阿萨里讲述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瑷鸡堡老汗病逝,自己在二贝勒阿敏的帮助下趁乱逃出,以后又离开乌拉山到了丰州,在丰州突遇大变不得已聚众自保,天灾人祸之下,为给丰州人寻找一条生路,在明国和察哈尔夹缝之间苦苦应对,刘兴祚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几个疑问,李榆也一一作了解答,两人还探讨了丰州的目前形势和发展方向,阿萨里没读过书,有些事听不明白,也插不上话,一心想着报仇的事,酒喝多了躺在炕上睡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