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消息-第2/4页
“我给你们带了十口铁锅来,是我们的铁厂自己造的,能煮能炒比广锅好,你们自己看看吧。”云荣正和前几天就到这里的范二喜聊着,听到李榆的话马上笑眯眯地叫人抬来一口大铁锅,特日格、杨大志惊喜地把铁锅翻来覆去地看,高兴地赞不绝口。
只有草原上生活的人才知道铁锅的重要意义,草原上有能打制粗劣铁器的铁匠,却不会冶炼生铁,更不会采用铸造法生产铁器,铁锅对于关内人家并不稀罕,但蒙古人不得不依赖从明国进口,而明国为了防止蒙古人毁锅制铁,千方百计予以限制,甚至从数千里之外的广东调用只能用于烹煮不能用于炒炼的广锅贸易,原因竟是广锅无法用于冶炼精铁,这就造成铁锅价格昂贵,铁锅也成了蒙古人家里的重要财产,甚至分家时会为一口铁锅争吵打闹。李富贵在开设匠作营时,就召集丰州最好的铁匠成立了铁匠作坊,以板升的韩铁匠为总旗,首先就将铸造铁锅作为突破口,他明白只要能生产铁锅,不仅能解决丰州人的生活问题,而且生铁的冶炼和铸造法也就算入门了,铁厂建起来后,有一年多经验积累,加上范永斗从关内请来的铁匠师傅指导,铁锅终于造出来了,而且比广锅更好,既能用于蒙古人的烹煮又能用于汉人的煎炒,这项重要成果让韩铁匠成为丰州第一个挂百户衔的匠人,信心爆棚的韩铁匠已经将目标定在用铸造法大批生产箭簇和大型铁器制作上,其中铁犁铸造就是一个重要目标。
“二喜哥,你来几天了?这里做得起生意吗?”李榆转脸向范二喜问道。
“这地方现在哪里有生意可做,东家只是叫我来看看,这里离新平堡、守口堡马市比较近,道路四通八达,又有湖泊、草场容易聚起人气,我们打算修座储存货物的商栈,也许过个两、三年这一带会兴旺起来,”范二喜在这里已经转悠好几天了,看来对将来还是比较有信心,不过他有点惋惜说道,“还是金国的生意好做,他们手里有的是银子,有些货运过去翻十倍的价格都不止,大统领猜都猜不到,去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沈阳的米价卖到八两银子一斗,要不是插汉西侵断了商道,我们光靠卖粮就能发大财。”
云荣睁大了眼睛不相信:“八两一斗米,那就是八十两一石,粮价一涨其他的也得跟着涨,金国人再有钱也经不住花,怕是要饿死不少人了吧,金国的大汗不管吗?”
“可不是嘛,去年金国就是饿死不少人,辽阳一带都开始吃人了,金国的大汗也就是过去的四贝勒急红了眼,强令八旗贝勒们必须出粮,每旗各出一百石以一两银子一石在米市上出售,想以此平抑米价,不过根本就没用,一两银子一石的米又让贝勒们和我们联手买回来了,老百姓一升米也休想买到,金国大汗没办法了,只好又带着人去打仗,他们历来如此……”范二喜正得意说着,看到李榆的脸色很难看,马上闭上了嘴。
李榆没说话,他知道范二喜心里想的是什么,丰州帮助范永斗他们疏通商道遇到了麻烦,察哈尔汗对商人到察哈尔人驻地经商非常欢迎,但对他们这些商人借道察哈尔去金国则严格禁止,一旦发现就全部没收货物,人也抓起来解送丰州,范永斗一伙奸商虽然还在偷偷摸摸做金国的生意,但这种小打小闹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范永斗已经暗示他们可以出粮出饷帮助丰州灭了察哈尔,不过大统领府的态度很坚决,你发疯我不能发疯,察哈尔与丰州是兄弟般的同盟,绝对不会内讧,李富贵甚至同意了马奇的请求,组建了巡检所,派毕力格兼理巡检使,原千户所教谕韩大功为副使,专司巡查丰州商贩的不法行为,范永斗与范二喜当然有所不满了。
“你知道过去在义州一带的满达海大叔和海山的情况吗?”李榆岔开了话题,在义州认识的叶赫人满达海和哈达人海山一直在辽东边外做马贼,可自从他离开金国后就没听到过他们的音讯,赵吉也不清楚他们现在的情况。
范二喜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去年就没见到他们了,过去我往来辽东都要经过他们的地盘,还得向他们交钱,金国大汗控制了西辽河的察哈尔人故地之后,他们的生意肯定做不下去了,也不知道他们躲哪儿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