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各国心思
姜国又得到上阳郡,坐拥北野、上阳两郡和广陵半郡,成为江州最大的国家。
这是包括陈国在内的其他几国所不想接受的,陈、越等国为此就要加紧对外扩张,增强实力,不然会受到姜国一直威慑。
但是,经过蔡国之战,姜陈上阳郡争斗,越国太湖一战都让江州五大国认识到,他们之间火拼实在破坏力太大。稍有不慎,没落下去,便会被他国吞灭,陈国就是一个好例子。
所以,现在各国都将视线放到五国还没占领的小国地区。
陈国。
陈国近来可谓是万事不顺,在广陵郡奉天没抢到,还把骑兵精锐损失殆尽;上阳郡之战也没打赢,又把太湖的水军丢了出去,还靠姜国救援才得以喘息,割了两座城答谢人家。
所以陈国上下如今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着邻居姜国越来越强,他们很慌啊,正积极寻求出路。
“诸位爱卿,朕欲开疆拓土,奈何屡屡被姜国破坏,如今四面受限,朕如之奈何!”
陈少检一改以往强势姿态,进言道:“陛下,臣弟认为姜国正是大兴之时,气势难当,我们应该避其锋芒,不应再与之争锋。将目光放往他出,另谋出路,待我陈国蓄势待发,国力堪比姜国之时,再与之决战!”
好不容易陈少检提出不与姜国作对,赵沐本就一直坚持亲姜伐越,这下也赶紧说道。
“臣附议!三都王所言正合大陈之现状,不能再与姜国斗了!我陈国北有姜国、南有越国,皆不是开疆拓土之地。然而我们有中心的南广陵郡,从那里出去可以入侵位于越国和金国之间的汉阳郡,只是越国和金国必然也会垂涎此地,臣提议秘密联合金国,共分汉阳郡!”
陈皇也没个主意,一直以来要么附和陈少检,要么听从赵沐,这次两人意见相同,他也就不纠结了。
“准了!就交由两位爱卿全权处理!”
陈少检与赵沐同时应诺。
“诺!”
……
江宁。
在姜国皇宫宣武殿,杨靖正和军机台大臣们商议国事。
“诸位以为大姜处境如何?”杨靖朝大臣们问道。
大姜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刻,打谁谁跑。大臣们也很自豪,楚通于是出言赞道。
“大姜之威自然是为江州各国所惧,越、陈等强国皆不是大姜的对手,其他各国定然臣服!当然这些都是因为陛下治国有方,才使得大姜繁荣昌盛。陛下英明神武,大姜武运必彰!”
楚通的话不免有怕马屁之嫌,但是确实好听,杨靖也愉悦地笑了笑。不过,他又说道:“正是大姜太过强盛了,朕亦有所担忧!”
“陛下何出此言?”楚通疑惑地问道。
秦牧替皇帝回道:“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陛下是怕姜国树大招风,成为众矢之的。假如各国害怕大姜而联合起来,一起反抗,那大姜就陷入危险之中,这是陛下不愿看到的,所以陛下怎会不忧心!”
杨靖点点头,赞道:“果然秦卿深知朕心!是故朕决定放缓我们的脚步,与各国修好,卸除他们的警惕心,等时机成熟,再扩张不迟!”
“一切谨遵陛下喻令,同样大姜也需要消化一下得到的成果,别被撑死就适得其反了。另外臣主持修建驰道,因为上阳郡的战事而耽搁许多,这次安定下来,臣必然完成驰道的修建工程,为以后战事做足准备!”
杨靖爽朗一笑,说道:“是啊,战争劳命伤财,朕何尝想打,廷玉就安心将驰道完成。对了,咱们的楚大将军痛痛快快地打了一仗,应该是舒坦了吧,秦爱卿可不要忘了督促他学习,可不要让他闲着朕可是要校阅的咯!”
众人顿时一笑,看来咱这陛下是和楚少夫楚大将军杠上了,一刻也不放松对他的管束。
而楚通对此也很无奈,只能心里默默说一句:“少夫啊,不是为父不救你,而是陛下对你情有独钟,老子也很无奈啊!”
秦牧想到这个就头疼,不如不想。
想起正事,他又进言说道:“陛下,臣定会督促楚指挥!只是言归正传,既然陛下有意休兵养民,那么臣以为可以公开与各国说明。趁现在大姜威信正足,可邀请陈、越、金、华四国前来共商大计,相约互不侵犯,各理其事。这样一来更加能安定四国之心,我大姜也无后顾之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