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人浮于事-第2/2页





    杨志铭忙把身子又低垂了些,赔笑禀报道:“回大人的话,刨去正在侦办的户部给事一案,还有三名知县、一名同知、以及宁‘波’府守备在押待审。”

    以前在顺天府的时候,多是处置民间百姓的案子,如今到了这大理寺,倒有些‘非官莫入’的意思。

    他又追问道:“都是些什么罪名?下午你把卷宗送来,咱们赶在万圣节前清一清,也算是给陛下贺寿了。”

    “这……”

    杨志铭抬头瞄了孙绍宗一眼,见他依旧伏案疾书,丝毫看不出心思如何,便也只得讪讪答道:“大多都是些贪腐之徒,只那宁‘波’府守备,是因为贻误战机被王太尉参劾下狱。”

    说到这里,他吞了口唾沫,这才继续道:“那几个贪官,人虽然押在咱们这里,可抄检的结果、以及具体罪状,都察院那边还没有行过来,因此……因此怕是不好定罪。”

    “至于宁‘波’府守备,按例这等贻误战机的罪名,兵部那边儿先要彻查,然后再将结果报到咱们这儿。”

    孙绍宗听到这里,终于停下笔,抬头盯着杨志铭道:“如此说来,咱们堂堂大理寺,竟是只能等别人查清楚一切,再照本宣科的判罚喽?”

    被这鹰鹫也似的眸子牢牢盯住,杨志铭心下便有些打鼓,连吞了几口唾沫,才又鼓起勇气讪笑道:“这……这也是往年的成例,再说人犯毕竟是都察院拿下的,咱们也不好随便‘插’手。”

    “成例?呵呵……”

    孙绍宗嗤笑一声,太皇初登大宝时,曾任命名臣许秦为大理寺卿,那时候大理寺的名头一度盖过了刑部、都察院。

    当时可没听说过,大理寺的成例是‘等、靠、要’三字。

    当然,在孙绍宗看来,大理寺最大的顽疾,还不是这等官僚作风,而是本身的制度极其不接地气。

    名义,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归属于三法司管辖。

    但大理寺既不似刑部那样,掌握刑名官吏提举、考察的权利,又不似都察院那样,有稽查百僚的职司,更在各省驻有监察御史。

    再加刑部、都察院都是正二品构架,偏大理寺最高只有三品,与各省按察使平级——这下级便也不那么牢靠了。

    若是有个威望足够的能臣坐镇大理寺,主动邀揽各地的重大案件,或许还不显什么。

    可一旦遇到魏益这种得过且过的,这大理寺几乎沦为了摆设。

    想要扭转这种局面,指望每一任大理寺卿都是能吏,是绝不靠谱的。

    真正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得从制度着手,让大理寺的触角扎根于地方,而不是高高在、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当然,这种改变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

    好在孙绍宗刚来,还有的是时间与他们消磨——而后世法院体系的一些理念做法,也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企鹅群:88494583

    

    更新最快的小说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