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李武到总部看望区长赵松,后面跟着张楚和胖刘,三人刚刚从外面侦查敌情回来,路上李武不时与老百姓打招呼,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李队长的威名,所以对李队长格外热情。

    几个人走到大门口正好碰到夏冬梅,李武问道,冬梅,区长的病情怎样了。

    夏冬梅说区长的伤好多了,然后指了指里面,意思是区长在呢。

    区长赵松正在拟定一份作战计划,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正低头做思考状,不时拿着铅笔勾画着,不知道写什么,似乎很投入。

    李武和几个人站在了门口,注视着屋内。

    区长赵松每天都睡的很晚,他的事儿多,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即便受了伤,他也停不下来。

    夏冬梅嘱咐他,说,区长,你能不能好好休息一下,这样连轴转,对你身体恢复可不好。

    区长哈哈笑着说,这有啥要紧,我的身体硬朗着呢,铁打的,轻伤不下火线吗。

    夏冬梅看劝告没用,也就作罢。

    这是一个真正的工作狂,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忘记了吃饭睡觉,不过,需要他亲自事情也确实多,忙不过来。

    这几天确实多亏了夏冬梅、杏花还有几个新入伍的护士轮番照顾,区长赵松的脸色看起来明显好多了,不像几天前那样苍白。

    不一会儿,院子里聚集了很多村里的老百姓,是来看望区长赵松的,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看望。

    当地的老乡听说区长赵松被刺受伤,都纷纷带着鸡蛋红枣来看,赵松很感动,说,谢谢你们惦记着,我已经康复了,这点小伤啥事都没有,请你们放心,东西不留,心意领了,说着抱拳行礼。

    乡亲们说,区长,你为了打鬼子,每天忙里忙外的,我们看着心疼,这一点小心意,你就收下吧。

    收下吧,区长。

    其中一个老大娘说,这又不是给你送礼,都是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枣子是自己院子里树上的,你再不要可就见外了。

    区长赵松刚想说,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八路军有纪律,刚张口,看到乡亲们的样子,终于没有说出口,眼泪就流出来了。

    谢谢你们了,我们一定多打鬼子,不辜负你们的希望。

    乡亲们走了后,区长赵松对李武说,这里的乡亲们是真好啊。

    李武说,军民一家吗,鱼水情啊,这里的老乡们朴实厚道,对待我们八路军就像一家人,我们只有多杀鬼子,才让老乡们看到八路军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区长,我来一是看望你,二来也向你检讨,这次全怪我,做事不周,没想到特务白天会来偷袭。

    我太大意了。

    区长赵松说,别检讨了,这事不再提了,都过去几天了,这那能怪你,你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我不还是一样的没想到,不过,可惜了三个小弟兄啊,他们那样年轻就牺牲了。

    李武看着区长赵松的眼里立即闪过一次痛苦,这几个牺牲了的哨兵都是跟着赵松出生入死多年的老部下。

    区长赵松看着院子,看着院子里的梧桐树,看着院子里露出的一小片天空,蔚蓝色的天空,几只鸟儿飞翔着。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几个与自己朝夕相处年轻的娃儿,就这样消失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铁打的汉子,这次真的流泪了。

    有一句话,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就是当年八路军干部的豪迈之气。

    这是他们对老百姓的铮铮誓言,他们为了革命为了赶走日本小鬼子不怕流血牺牲。

    夜晚八点,区长赵松、队长李武、张楚、夏冬梅、胖刘在屋子里围着一盏煤油灯,灯火如豆,因为,屋子小,倒也明亮,微弱的灯光照着每张脸。

    几个人说这话,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

    区长赵松对敌人狠,但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可是脾气好的不得了。

    见了人总是喜欢笑呵呵的,所以,人们喜欢向他汇报一些事情。

    那个战争年代生活环境艰苦,遇到赵松这样的领导,也是人们的福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