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跨过山和大海,去上学-第2/3页





    幸好陈建国有能力,是个技术工人,一个月工资就20出头,加上加班费,也是30左右,在这个时代,算是优秀。

    还能不重男轻女,愿意花钱供她和陈才上学。

    毕竟大多数的都不舍得一学期7、8块,一年就要十来块,还不包括书本,吃饭的昂贵支出。

    其实,对于陈家,这个也算是个负担。

    看着一年学费花的还不到一个月的工资,不多,但实际上,这钱还要养着一家子吃穿用度,防止病的灾的,那么一合计,学费,自然就贵了。

    何况,在大多用纸抄省钱的情况下,陈建国还愿意给孩子买课本,那就很难得,更让陈意感动。

    老师开始讲试卷前,她已经把卷子看了遍,小学的题目,对她来说毫无难度。

    把语文书顺着翻到最后,陈意就像看连环画,一翻就到了底,借了隔壁的英语笔记翻了翻,看来只要看看政治,这个差异有些大,背完之后考初中,不成问题。

    陈意听着老师讲卷子,有些无聊,这个题目对她来说实在没有难度,打不起精神。

    她已经知道,如今的学制和以后不同。

    现在是五二二制,五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高中毕业生都能参加高考,但须经过“筛选”,之后才能看需求,来报考“中专和大学”,不过现在,只能上工农兵大学。

    今年她恰好五年级,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说,五月份期末考,就是一个分界线。

    考的好的,能去上初中,考不好的,大多就回了家,帮大人干干活,机灵点的去拜个师傅,早早学一门手艺,找个出路,至于以后愿不愿意复学,那要另说。

    陈意是要读大学的,陈才不用说,学习自制,成绩也好,但陈小弟,她咬咬牙,打也要把他打到大学。

    知识意味着什么,学历意味着什么,她自小就懂,没有坚持上学,就是她爷爷最大的遗憾。

    经济知识两手抓。

    确定了学业路线,开始想发家致富的大计。

    明知道历史进程,要是还混不出个人样,搁谁都后悔一辈子。

    不管是投资、创业,置产,前期资本都是需要一点点积累,没有别的办法,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她靠的,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刀工和中西结合的手艺。

    太阳上移。

    这么一个琢磨,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个小时,讲台上的范老师布置了作业,喊了下课,就收拾东西往外走。

    她没动,打算在位置上吃榆钱花团。

    门口桌椅嘎吱吱的动,教室里零零散散还剩十来人。

    看来,带饭的还不少。

    门被猛地推开,

    “陈意,别坐着啦,你爸来找。”

    她一抬头,就看见卫虹在趴在门边,漏了半张脸,身后有个男人往里张望,看见陈意,忙挥手招呼:“小意,快收拾东西,出来爸带你们去吃饭。”

    天佑我也,把书往包里一塞,见证镇里水平的时候到了!

    心里这么一想,她就要笑出声来,忙背着书包往外跑:“爸,你怎么突然来看我了。”

    “昨天找你哥,我才知道,你妈前天看你哥,说你发了烧。我今中午来看看你怎么样了,可不就看见小虹了么,正好带你们吃个饭。”

    陈建国今年36,身子骨还挺硬朗,头发三七分,穿了一身工装,常在厂房里不见天,皮肤就有些白,一张嘴,笑起来就透着爽朗。

    顺手把陈意的书包提在手上,陈建国摸了摸她的头:“不烧了就行,见见你我就不担心了,今个爸带你下馆子,吃个好的补补。”

    “嗯啊!”

    两小都有些开心,这往镇子里的路两个人都熟悉,在前面边说边走,笑个不停。

    陈建国在后面,看着前面两个活力十足的,也笑着跟着。

    怕耽误两个下午课,陈建国挑的地方就不大远。

    三个人一坐下,服务员就把菜单递给了陈建国,他把菜单又推给了两小:“想吃什么,看着点。”

    菜单上吃的不多,单子上就几样,主食基本上是米粉和米饭,牛肉面,炒米粉,菜也就几个,猪杂类和鱼,清蒸鱼,鲈鱼和几个素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