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旗2
直省驻防
直省驻防,指的是清代在各行省设立的驻防地点。最初多是临时性的驻扎。后来,其中的某些重要地区的驻防陆续成为定例,就形成了清朝直省驻防的结构。[23]
分类驻防地设立时间将领设置兵力部署布防原因
直省驻防江宁驻防顺治二年将军一名满蒙兵丁4000,无汉军江宁,即南京,为六朝故都,也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
杭州驻防顺治二年将军一名4000人,主要为满蒙八旗兼带少量汉军杭州是南方重镇,而且南明在杭州的势力遗留较大,为了保证南方的粮米调运
福州驻防康熙十九年将军一名1000人,皆为汉军,后来有所增加三藩耿氏的旧部,他们在耿氏入旗后,隶属汉军上三旗
广州驻防康熙二十年将军一名汉军上三旗,共兵丁1125名;下五旗汉军兵丁1875人,合计3000人,皆为汉军三藩尚氏的旧部,他们在尚氏入旗后,隶属汉军上三旗
荆州驻防康熙二十二年将军一名4000兵丁,无汉军三藩之乱后,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了荆州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
成都驻防乾隆十四年左右将军一名1600人,后有所扩充初为荆州驻防的分支,后因大小金川之乱扩充
开封驻防康熙五十七年城守尉一名满蒙兵丁800人河南作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心”,便于链接各省
青州驻防雍正七年初设副都统一名,后升为将军,乾隆年间又降回副都统级满洲兵丁2000人山东一向被视为京师的臂膀
东北驻防盛京驻防康熙三年将军1人,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在东北三省中,盛京地区的兵力是最强的,基本上保持5000人以上,以新满洲的和汉军最多,清末奉天地区的八旗甲兵,已经达到20000人左右清朝的龙兴之地
吉林驻防康熙十五年将军一名防兵4000人满洲的故乡,一直被视为“根本之地”
黑龙江驻防康熙二十二年将军一名防兵2000人满洲的故乡,一直被视为“根本之地”
西北与边疆驻防宁夏驻防雍正三年将军一名甲兵3400名左右,后来人数有所下降由于对青海用兵,宁夏驻防以此成为定制
西安驻防顺治二年将军一名满蒙兵丁4000,汉军兵丁3000西安是屯驻重兵和积储粮草以备进攻湖广、四川的基地,也是震慑山西、陕西反清势力的中心
热河驻防雍正初年都统一名满蒙兵3600人,在避暑山庄、喀喇和屯、桦榆沟、木兰围场,兵额分别为2000、400、200、1000热河三面连接蒙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察哈尔驻防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都统一名兵力1000,很特殊不属于满洲八旗也不属于蒙古八旗也不是汉八旗,叫察哈尔八旗察哈尔部本身是林丹汗的后裔,林丹汗的儿子孔果尔额哲投降后被编为察哈尔八旗
绥远驻防乾隆二十六年将军一名蒙古八旗4100绥远城本是清廷在土默特部近旁建立的一座驻防城池,监视塞上与西北
新疆驻防乾隆二十七年将军一名满蒙八旗兵丁6400、达什达瓦厄鲁特兵丁500、黑龙江索伦兵丁1000、察哈尔蒙古兵丁1000、东北锡伯兵丁1000、各厄鲁特部兵丁2300、沙毕纳尔兵600,另有绿营兵3000,共15000人的驻防格局。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后,清廷在伊犁将军设立,直接统治新疆
参考资料:[9]
军阶
顺治十七年(1660年),谕令固山额真清文仍称固山额真,汉文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文称为副都统;甲喇章京称为参领;牛录章京称为佐领。这样,牛录(佐领)—甲喇(参领)—固山(都统)逐渐成为八旗都统的分层管理机构。
京师八旗中,八旗都统每旗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每旗二人,正二品,下设参领、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及印务参领、印务章京、笔帖式等。参领各旗人数不一,正三品。其中满洲八旗每旗五人,共四十
八旗服饰
八旗服饰
人;蒙古八旗每旗二人,共十六人;汉军八旗每旗五人,共四十人,合计为九十六人。副参领,正四品,与参领额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