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意连江印象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满的月亮慢慢的从山间升起来了,听说今天要在江面上表演节目,沿江许多村和城里民众,都兴致勃勃地慕名而来。

    夏夜的月光洒落在江上,风波、水影、月色,淡淡的,是天边的远山,呆呆的,是泛光的月亮,轻轻的,是水波在拍打着岸堤,这是夏夜的景色啊,是画不尽的画中画,写不尽的诗中诗。

    远处山坡上有一道火光亮起,正有规律地沿着设定的路线一横一画迅速地燃烧着。瞬间山坡上出现了四个大字“连江-印象”,然后又从上到下依次熄灭。

    咚…咚…咚咚咚

    江面上传来了阵阵鼓声,一艘载着大鼓小船从上游缓缓而下。隐藏在水中舞台上传来一群人在阵阵吟诗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铛…铛…铛铛铛

    远处连江书院的的钟,也循声响起。鼓声、钟声慢慢的就在江中交织在一起。

    小船上亮起一个亮光,一把伞里面亮起了灯。文士举着亮伞,提一壶酒。踏着轻快的步伐,边走边饮。衣袂飘飘,不食人间烟火,遗世而独立。

    文士旋转着亮伞下了小船,到了江面隐藏在水中的舞台上,举着飞快的旋转的亮伞围着舞台跑过一圈又一圈,飞旋的亮伞变成圆环。就像飞轮在舞台上飞滚上下翻飞。犹如时间之轮穿越了千年。旋转的文士停在书案上拿起酒壶斟满了一杯酒,自斟自饮。他洒脱与不羁,对着茫茫的江面发出千古之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咚……咚……”

    “铛……”

    鼓声与钟声依次响起“江楼钟鼓”,文士手中亮伞一灭,台上又是一片凄黑,只留下一团看不清晰的黑影,鼓声、钟声瞬间停止。寂静的天空婉转低沉的琴音,如靡靡之音,回响天际。似细雨打芭蕉,远听无声,静听犹在耳畔。

    悠扬地古琴声,低吟着不断鸣响“月上东山”。两边共十六个采花女举着亮伞背着背篓踏着舞步向舞台中央会合。江面上游的小船一比一划燃起了一个巨大春字。紧接着后面依次出现了江、花、夜五个大字,徐徐经过花舫向下游划去。

    文士的伞又亮起左手拿着伞,右手端起书案上的酒杯环顾四周一饮而尽。十六采花女分成整齐的两排,蹲在文士两旁转动着亮伞。十六个转动的亮伞组成了一辆时间的飞车,载着文士跨越千年,走到舞台尽头十六把亮伞一暗。文士拿着从亮伞点亮的狼豪大笔,在漆黑的舞台抛向高墙,高墙的火绳瞬间点燃。墙上又依次出现大字。【@…爱奇文学www.i7wx.com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悠远、清丽、婉转的琴声还在继续,“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分别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其中“月”是主体,依“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沉的次序而起承转合,情也随之时浓时淡。通过琴音快速缓转,轻重缓急,把一夕江月历尽沧桑变幻表达淋漓尽致。

    江畔月下,看扁舟带着渔灯轻摇慢移,听波涛浅吟高唱。江面渔灯不时排成规则的队形。在渔灯的映衬下格外壮观。……眼前的景色,是朦胧非朦胧,犹如披了一层薄纱;耳边的渔歌,忽儿近忽儿远,似乎在随风扬抑。此时此刻,一幅动静相宜的“月夜江色水墨画”已跃上心头,直叫人不醉也醉。

    琴声渐歇一曲弹罢,远处的山坡再次亮起了大字“梁祝-化蝶”。

    花舫在原地开始慢慢的转动,江景变成了房舍的黑影。观众们还没有从转动后适应过来,眼前突然一亮。前方房舍的灯光在一瞬间闪亮。灯光下是一处市井房舍街道,在灯亮的一瞬间,街道上的人们就复活了。各种市井吵声不绝于耳。一个书生带着书童背着行囊走在街道,古琴声再次响起绝美音质流泻而出,卓绝的琴音,让众人完全沉浸在了琴音中欢快自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