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大明联储银行



    “不行,你凭什么有条件?我已经做了最大让步了,要不然就是鱼死网破,再也不让你忽悠我。”杜宏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贤弟,你怎么如此固执呢!”

    “梁尚书,不要假惺惺,都是千年狐狸谁不知道谁!以前女儿都被你坑苦了,现在你整这一出你这尚书还要不要脸。”

    “这好女婿就要趁早抢,只不过被你捷足先登,这样你的条件说出来听一听。”梁尚书觉得有点理亏,只好放下姿态。

    “我们大明银行需要铸钱权,提请朝廷发行银元。银元定为统一的指定货币。”

    “这不可能,不知你那银元是什么样,这朝廷从没有规定哪些货币的惯例。”

    “那就什么也不谈了。秦观咱们走,咱们可以直接找皇帝陛下去。”

    “秦观不能走,你还没有说那两百万两是怎么回事怎么能走!”

    “尚书大人,商人最善于调动资金,天下钱粮布匹好似水流,商人四方奔波,就仿佛疏导水流,使天下各处不至于干旱,不至于洪涝,黎民安居乐业,国用充足。”

    “嚯,商人竟如此重要?”梁尚书笑道:“怎么听说要重农抑商。民间天地生财,只有此数,虽巧取不能增多,唯加意撙节,则其自足。”

    梁材的一番话,其实把历代理财的思路说的明明白白,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励农业生产,增加积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挣钱的人多,花钱的人少,挣钱度快,花钱度慢,钱财就能够用了。

    在这套观念的指导之下,种田才是天下富庶的源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仅次于士人的二等公民,是历代王朝的根基柱石。秦观一开始就反对这种观点,但是不得不承认。两千年来,历代王朝都是秉承如此理念,也确实出现过繁荣盛世证明重农抑商是有作用的。这两百万两就要出在这些商人富户身上,因为他们掌握着大明七八的总财富,很多土财主都会挖地窖藏金银了。藏得越来越多,市面上的金银就越来越少。货币减少的结果就是社会的总购买力下降,生产出来的布匹和粮食就没人买。所以就要把这些钱从他们的手逼出来。这就是要给大明银行铸钱权,这银元也要发行。朝廷不花一分钱,每枚银元就能得一钱银子。就是这种银元。”秦观拿出那枚银元,吹了一口气放到了梁材和杜宏的耳边,看到他们听到银元嗡嗡响声,露出一脸惊讶的神情。秦观很满意他们的表情,把银元递给杜宏让他们看个仔细,继续说道。这两百万两就是要给大明银行铸钱权,这银元也要发行。朝廷不花一分钱,每枚银元就能得一钱银子。就是这种银元。”秦观拿出那枚银元,吹了一口气放到了梁材和杜宏的耳边,看到他们听到银元嗡嗡响声,露出一脸惊讶的神情。秦观很满意他们的表情,把银元递给杜宏让他们看个仔细,继续说道。

    “这种银元重七钱二,当一两银子。朝廷拿走一钱其它一钱做为工本委托连忙铁厂制造。大明银行能够得到八分银子。这大明百姓现存银子何止万万两,这个可是给朝廷何止千万两的财源,而梁尚书你将成为千年来第一尚书而流芳百世。”

    “秦观真如你所说,能给朝廷千万两的财源。”

    “因为现在银元铸造技术不成熟,所以要逐步的淘汰掉,设立一个五年期过渡期,让百姓有一定的适应期,我们铸造银元也有一定的时间,当然官方也可以铸造这种银元,这样就大大缩短这过渡期的时间,想想百姓肯定想用这种既好看又防伪的银元。”

    “这样朝廷让你们铸银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目前国库艰难,你们要想一个办法以解国家的燃眉之急。”

    “这个好办,只要国家用这铸币税做抵押。大明银行可以先贷一百万两给国库。只要国家让银行铸钱,那么这贷款就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库。有了银行帮助国家铸钱,那么每铸钱的费用就可以省下来,这里就可以给国库省下近百万两的开支。加起来就是两百万两。”

    “贤侄这给连江铁厂和银行是不是有点多了。这样国库拿二钱吧!这样我对皇上和朝廷诸工也好交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