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秘密地道-第2/3页





    钟离要趁着现在难得的时机,能多储备物资就多储备物资。

    夕阳西下,钟离跟着章县令去巡城,刚到南门,就听到有人在叫喊,让士兵慢点关门。

    钟离过去一看,有个商人带了几个伙计,赶着三辆马车,马车上全是密封的大号粗瓷坛子,那坛子肚子大、口小,跟个小瓮差不多,三辆马车上装了几十坛子。

    钟离就问:“车上装的什么?”

    “地油!”

    “什么玩意?地沟油?”

    钟离觉得脑子有点短路:玛德,这时候都有地沟油了,这么不厚道?

    “大人,这油叫地油,也叫石油,是不是沟里产的小人不清楚。”

    “什么玩意?石油!”

    钟离一下子想起来,石油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汉朝的时候就发现这东西了,沈括在《梦溪笔谈》还记载过。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对啊,有了石油,何愁柴油啊?

    钟离十分惊喜,赶忙让商人打开了一坛子来看,果然,里面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是石油,而且看着质量还不错。

    钟离一边看,一边问:“老板,你贩卖这些东西干啥用?”

    那个老板说:“小的这次去广西,看到一个亲戚家里卖这个,说是四川那边产的,可以点灯照明,也可以做成石蜡,这东西本身不贵,地里产的嘛,就是运费太贵,大老远地……”

    “这玩意怎么卖啊?”

    “一两银子一坛,一坛子大约一百斤。”

    “我全要了!数数多少坛子,现银结算!不过,还得给我搭上二十个空坛子。”

    商人一脸的喜悦,满口答应,看来这次赚了。

    章县令问钟离:“钟大人,一次买这么多石油干吗?”

    钟离拱手说:“唉,我现在办差的海盗,那是缺吃少穿,连做饭的柴禾都成问题,有了这些东西就好多了。”

    “那我让人给钟大人备几船柴草?”

    “那倒不必,章大人已经拿出了一百两银子帮办物资,哪里还好意思!有这些东西就好了。”

    “下官嘴笨,说句不中听的话,不谋私利,一心办差的锦衣卫官员,不,所有打京里来的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钟大人,我打心里敬佩!”

    钟离心里想:你要是知道老子是个冒牌货,肯定就不这么说了。

    嘴上还是那些忠君爱国一心为民的套话。

    钟离让商人暂且把石油拉进城去,不要卸车,明日一早,随着他们运到荷花镇码头装船,另给三两银子的运费。

    商人很是激动,一个劲地感谢,说第一次见这么公平买卖的官人。

    明朝的道士炼丹,那个了空的寺内却有个未用的炼丹炉,钟离让人把它装到马车上,明天运走。

    到了傍晚各家店铺要关门时,莫小二和周通买的好几马车满满当当,凡是脑子能想到、县城里有的,全都买了不少。

    钟离发现瑶山的丝绸店铺不少,他和他们洽谈了一下,准备过几日,收了蚕茧,就来卖给他们。能买掉蚕茧,换成布匹和粮食,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福气。

    章县令告诉钟离,其实瑶山县城往东十里地,也有一个码头,不过比起荷花镇的码头小很多,大船只要不是太大,也能停靠。

    钟离一盘算,那个码头已经过了美人礁东西分界线,贸然从那里走,可能会有风险,尤其是了空说的那两个很厉害的家伙,一旦真是穿越过来的劫匪,那他们手里也有狙击步,说不定也有重狙,那可就是天大的威胁。

    思来想去,还是从荷花镇码头比较靠谱。

    到了晚上,钟离让东面城墙的士兵继续挂起灯笼,像往常一样巡逻,这次那个小队长牵着两条大狗。

    钟离也要了两只体格健壮的小狗,准备带到岛上养大,作为巡逻的帮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