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重归故里-第2/2页
“大哥,吵架没什么的。”史子砚转过头,见那个厨娘站在一旁怯怯的看着自己。她身旁站着一个精干的汉子,如是说道。史子砚转过头,仍自生气。一会儿,史子砚从怀里掏出几两碎银子,放到桌上,说道:“劳烦你们了,再整治些饭菜送到房里。”史子砚上了楼,进了小言隔壁的房间。
到了晚上,史子砚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枕着胳膊,看着屋顶,排遣集聚在心头的烦躁。史子砚正觉神形飘荡,忽听门开了,一人进来,隐隐有啜泣之声。史子砚知是小言,直起身子,在黑暗中见小言靠着门。史子砚见小言又掉眼泪,颇有些不耐烦道:“又哭些什么?”史子砚说着就起身,坐在床上,搓了两把脸,走到桌边,倒上水。小言道:“我好怕。”史子砚伸手拉过小言,紧紧搂着她,柔声道:“别怕,有我在呢。”小言止住哭声,默默的擦着眼泪。史子砚拿出手帕,摩挲着小言的脸庞,说道:“有什么好怕的,说出来就好了。”小言勾着史子砚的脖子说道:“我怕你忘了我。”史子砚笑道:“怎么会,我就是忘了自己也不忘了你了。”小言抓着史子砚,看着史子砚道:“我不管,就算是恨我,我也要你恨我一辈子。”史子砚听着小言话中自有一股狠劲,抱着小砚的双臂不觉加了几分力。
第二天,两人就好的如胶似漆,恨不得坐卧都在一处。用过早饭,两人就收拾东西,爬进山里。当年,史天章和小琼也曾这般走入深山,只不过他们已经有了三岁的史子砚。在这山中,史天章和小琼平静的过了七年,史子砚也愉快的过了童年。如今,史子砚转眼二十,史天章和小琼却已归于尘土。这次深山之行,史子砚本是心事极重,如今有小言相伴,多了份几分愉悦和坦荡。两人走的极慢,半日的山路直到晚上才站在熟悉的村口。史子砚不禁想起十年前,自己迷失山中月余,历尽艰险才回到村口时的情形。此时较那时有多出了一份深沉和伤感。
夜已深了,大山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小言手中提着一个灯笼,紧紧的靠着史子砚。史子砚低声道:“咱们到了,咱先到大伯家投宿。”史子砚携着小言敲开了村头第一个家门。敲门声甫落就听见里面有人应声:“谁呀?”史子砚抑住激动的心情,说道:“上山的,天晚了,找口水喝。”那老伯开了门。那老伯一拉披在身上的衣服,拿着油灯一照,说道:“山上有老虎,你们还是别去了,在老头这歇一晚,就回吧。”说着,引着史子砚和小言进了屋。
进了里屋,里面的那婶子已经拨亮了灯光,给客人倒上热茶。那老伯坐下来,拉着身上的衣服,掏出烟袋点上,吸了一口,说道:“客人还没吃饭吧。”史子砚喝着热茶,说道:“在路上吃了些干粮。”“干粮顶什么,我给你弄些吃的。”那婶子起身说道。史子砚连忙拦着:“婶子,先别忙。”那老伯“吧嗒”一口旱烟,说道:“最近山中有老虎,打不着东西,粗茶淡饭,客人别怪。”史子砚端起灯,走到老头跟前,说道:“大伯,您不识得我了。”那老伯一听,收了烟袋,仔细瞧了一会,惊道:“莫不是天章的小子,小砚呐。”那婶子也奔过来,看了一番,惊喜道:“可不就是。”婶子拉着史子砚,拍着他道:“儿呀,这几年你跑哪了。咋不回来看看。”那老伯磕了烟袋,忙道:“我去把那只老母鸡杀了。”小言笑道:“大伯,先不忙。我们不饿,等明天再说吧。”那老伯住了脚,抹了抹眼。那婶子松开史子砚,拉着小言左右看了看,说道:“砚儿,这是你家里的吧,长的真好看,就是瘦了点。”小言不禁红了脸,低着头,偷眼看着史子砚。那婶子看看小言又看看史子砚,说道:“真好的一对,这丫头长的跟你娘可有一比。你爹娘来的是时候,你呀,才这么点,现在都已经这么大了,有孩子了没?”一句话说的史子砚和小言都大羞。那婶子拉着史子砚,笑道:“羞什么,你大哥前月也刚成家,我就急着抱孙子呢。”史子砚也喜道:“那大哥成家了。”那老伯又点上了烟袋,吧嗒着说道:“前月办的事,娶的也是村里的女儿。”那婶子道:“你们小时候一块玩的。小时候背一条辫子,你娘直夸说好看的那个。”史子砚脑中闪过一张脸,问道:“那大哥哪去了?”那老伯道:“这孩子有心眼,前年在山下开了茶棚,供山上走货的商人歇脚,赚了些银子。今年盖了个小楼,就在山脚下。你来时没看到?”说着,不禁咧开嘴笑。史子砚一惊道:“哎呀,在那住了一晚,倒没认出是那大哥和晴姐。”那婶子笑道:“也难怪,那小子小时候胖,别看他胖,你愣是三两下把他摔倒。长大了倒瘦了下来。”史子砚想起小时候自己混账事倒也笑了起来。史子砚又问道:“张仪姐呢?”那婶子叹口气道:“她又嫁到对面山头了,前些日子带着两个孩子回来,看样子过得还行,人也胖了。”史子砚坐下来,又拉扯些别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