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大国崛起(五十)-第2/2页





    尽管基于当时的认知条件,哥伦布学习到的一些地理知识,有很多错误。

    包括关于倭国的位置,欧洲与亚洲的距离等,但通过马可罗等中世纪旅行者的记录。

    倭国在天朝的东部、印度在天朝的南部这一位置关系,还是很明确的。

    因此,当航线南移并发现一片岛屿时,哥伦布有理由相信,S帝将前往天朝大门关上的同时,为他打开了通往印度的窗。

    事实上,对于哥伦布或者西班牙王室来说,找到的是天朝还是印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为这次远航加上一层,联络M古人夹击绿教的Z治外衣。

    也只是为了,让整个行动变得更加“正义”,以得到J廷和民意的支持罢了。

    就像葡萄牙人向世人宣布,他们的黑非洲探险之旅。

    主要是为了寻找,“普莱斯特约翰”国王的JD教国家,然后与之联合夹击绿教国家一样。

    至于,将天朝而不是印度,做为这次航行的目标,无非是因为天朝位于印度的东方。

    从向西做环球航行的角度看,应该是先“发现”天朝,包括倭国罢了。

    在经济层面上,印度与天朝这两个文明、富庶之地,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印度出产的各种商品,如香料在欧洲,拥有广泛的市场和高昂的价格。

    同时基于地缘位置的原因,印度对于夹击绿教国家这个伟大目标来说,也会更有价值。

    然而,西班牙也许还需要考虑一下,如何为它与“印度”的交往,也披上一层Z治、宗J外衣。

    但做为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哥伦布来说,倒是从来没有掩饰过他的冒险,就是为了寻找财富。

    在自认为发现印度之后,回到西班牙的哥伦布,一方面敦促西班牙履行之前的约定。

    哥伦布享有其所发现每片陆地的总督权,并可世袭,另一方面,哥伦布战略性的调整了,自己接下来的航行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