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大国崛起(四十三)-第2/2页





    试想一下,一旦船只在海风和洋流的作用下不幸触礁,侥幸逃生的水手好不容易游到岸边,

    却发现面对的,是一片极度干旱的沙漠,还有不少船只残骸和人类遗骨,会是什么样的绝望心情。

    大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条海岸,会有“骷髅海岸”之称了。

    仔细观察纳米布沙漠在地球上的纬度,会发现它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位置,其实是相对应的。

    主体都存在于,北/南纬20°——30°的区间内。

    再进一步扩展视角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包含南/回归线在内的区间内,并不仅仅存在这两片沙漠。

    包括纳米布沙漠东部,主要分布于博茨瓦纳境内的卡拉哈里沙漠。

    阿拉伯半岛的内夫德/鲁卜哈利沙漠;南亚次大陆的塔尔沙漠。

    北美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南美智利沿海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内的世界主要沙漠,都在这个区间。

    这条横跨回归线的沙漠地带,也由此被称之为“回归沙漠带”。

    然而就国人自身的感受来说,这一区间内的气候,应该属于温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南北更是植被茂盛之地。

    为什么那么多著名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却又都同时存在于这个区间内呢?

    如此“巧合”,用睿智的话说就是:此事必有蹊跷。

    一片土地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本质是一个温度和降水的问题。

    就这些身处热带地区的沙漠而言,降水稀少,无疑是它们成为干旱之地的共同原因。

    而这一切,又是由一种常见于,后世气象预报中的气候现象——副热带高压,又称“亚热带高压”所决定的。

    解读这一专业气象名词的来龙去脉,相对有些复杂。

    简单点说,就是这条脊线,主要在南/北纬20°——30°之间摆的高压带,

    在冬季会使得气流下沉,并向纬度低、气温高的赤道地地区输送,水气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凝结成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