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大国崛起(三十九)-第2/2页





    由此而形成的殖民地,历史上被称之为“葡属西非”。

    虽然我现在把它划入中非板块,也就是后世的安哥拉。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尽管刚果王国的势力范围,曾经抵达宽扎河下游。

    但总的来说,刚果人的重心,还是在刚果河下游地区,并没有着力向南部沿海地区扩张。

    这也为葡萄牙,在宽扎河下游扎根提供的机遇。

    影响刚果人沿海岸线南下意愿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气候。

    因为离开刚果河河口继续向南的话,探索后世的安哥拉海岸线的话。

    无论是刚果人还是葡萄牙人都能感觉到,沿海平原的气候,开始变得不那么温润。

    刚果河口以南,沿海平原气候变干的直接原因。

    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开始变小,年均降水量大约在400-700毫米之间。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

    之前在解读跨撒哈拉贸易时,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草原气候区之间的萨赫勒地带,年降水量就是处在这个区间的。

    换句话说,虽然现在一提到萨赫勒地带,所指向的就是,黑白非洲之间的那条半干旱地带。

    但如果宽扎河南北的沿海地区,也是处在这两大气候区之间的话,我们也可以将之,定义为萨赫勒气候区。

    就像从气候角度看,地中海气候类型并不只存在于地中海周边一样。

    安哥拉沿海地带大部,到底能不能定性为萨赫勒地带,取决于它的南边,是否真的存在一片沙漠。

    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答案却是肯定的,因为在非洲西南边缘,也就是后世纳米比亚的沿海地带。

    的确存在一条,南北长约1900公里的狭长沙漠带——纳米布沙漠。

    很显然,纳米比亚这个国家的名称,也是来源于这条沙漠带。

    事实上,纳米布沙漠也几乎成为了,葡萄牙人向南扩张自然终点,并奠定了后世安哥拉,与纳米比亚的边境基础。

    只是基于缓冲的原因,葡萄牙人在最终与德国人划定边境时,纳米比亚原为德国殖民地,得到了沙漠北部,约150公里的海岸线。

    88106.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