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大国崛起(六)-第2/2页





    在比利牛斯山北的大西洋沿海方向,我们会看到一条叫做阿杜尔河的河流。

    所谓“下纳瓦拉”的范围,大体就是比利牛斯山脉分水线向北,至阿杜尔河下游北岸的区域。

    河口的法国渡假圣地“比亚里茨”,应该是这一地区最为知名的地标了。

    巴斯克的这种情况,与内、外高加索的情况类似。

    上述一切的产生,当然要归功于B斯克这个倔强民族,数千年以来在这片山地的坚持了。

    只是,西班牙人可以不在乎B斯克人的国家归属感在哪,但肯定是无法容忍自己强大的邻居,在如此敏感之地,插入这样一个突出部的。

    比利牛斯山脉分水岭,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天然平衡线。

    当然,要是这样划分的话,B斯克人势必就会被分隔在两个国家了。

    只是在大国相争的地缘Z治舞台上,谁又会真正在乎一个弱小民族是怎么想的呢?

    17世纪初,法、西两国终于就纳瓦拉的问题达成了和解。

    西班牙如愿得到了“上纳瓦拉”地区。

    法国人则直接吃掉了“下纳瓦拉”地区,纳瓦拉再无理论上的王国属性了。

    如果说B斯克地区的最终归属,给人一种地缘Z治平衡感的话,那么葡萄牙的存在,多少还是会让人有点违和感的。

    至于是什么支撑着葡萄牙的D立,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虽然没有与地中海相接,但大部分葡萄牙领土在气候上,还是归类于地中海气候。

    问题在于,这虽然可以让葡萄牙,也出产诸出橄榄油这样的地中海特色农产品,却无法为之在地中海的贸易中分一杯羹。

    加上陆地只有西班牙一个邻国的现实,使得葡萄牙不管是出于寻找外援,还是主动扩张的目的,都必须把目光,投向真正的海洋。

    14世纪下半叶,葡萄牙选择了与英国结盟。

    彼时的英国,正处在力保其法国领土的“英法百年战争”时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