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伯爷身世-第2/3页
可这位姑娘是他大嫂的姑姑,虽说是旁支,可辈份在哪儿,旁支也是姑姑。
大盛皇朝太祖爷建国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婚配不可乱辈分,即便是没有血缘也不可。
平西候夫妇那儿敢。
可这位容九少爷认为他姐姐是皇上宠妃,外甥就快成为太子、将来的皇上,而太祖爷已经驾崩多少年,谁还会为那个过世了多少年的老皇帝,得罪宸贵妃和未来的皇上?
家里不同意,这位容九少爷就去抢。
容九少爷容貌不俗,家世雄厚,若是别的人家也就偷偷默认了。
可哪想到这位姑姑抵死不从,家人也是个有骨气的,直接敲响了皇宫门前的登闻鼓,告御状。
御史可是找到事情做了,一天之内,弹劾平西候和宸贵妃的折子几乎像雪片飞向皇帝的御案上。
嘉泰帝也不敢违抗太祖爷的圣旨。
结局很自然。
宸贵妃和皇长子贬为庶人,容九被斩首,平西候褫夺爵位,一家人赶出京城千里之遥,五代以内不得入仕。
要到京城千里之遥外,这些金尊玉贵的人,能活着到那里都还不可知,还谈什么入仕不入仕。
卢龙容家虽然未被牵累,但从此也沉寂了许久,直到德祐地登基后,卢龙容家的这一脉,才又开始贡考入仕。
德祐地并未打压,如果不是平西候家出事,这皇位就不会是他的,从心里,他还要感激平西候。
但是,卢龙容家女也再不入选后宫。
至于平西候的后代们,因不是谋反获罪,皇家也就无人去监管,如今也都不知道在哪平西候家里的这能否活下来还有几人,也无人去关注。
卢龙容家虽入了仕,但并未有一个京官,都是外放,最大不过是四品知府,多数都是七品县令。
如今卢龙容家的老祖宗年已九十高龄,膝下六代孙面世,一个慈眉善目,却充满着睿智的老太太。
忽地,姚雪心里一晃,看着月壹道,“你想说什么?”
月壹看着姚雪,沉声道,“伯爷在庙里遇见的就是这个老祖宗,她说伯爷像容家的人。”
姚雪的心再次颤了下,“你的意思是我祖父会是平西候的后代?可祖父姓姚不姓容,祖父的祖籍是燕川镇。”
月壹道,“老伯爷是在燕川镇上长大的,可他不是燕川镇上的人。”
姚雪倏地一下子站起身。
老伯爷的一切,姚雪听沈氏讲过的。
当年三十岁的姚家曾祖带着三岁的儿子、也就是老伯爷姚长青,逃荒来到永平府燕川镇一个田庄上谋生活。
田庄只有百十来亩地,用不了多少下人,地主王大郎见曾祖风餐露宿,又带着一个三岁幼子,小儿家皮包骨头,骨瘦如柴,心善的王大郎就留下了曾祖父子俩,给了父子俩人几件衣服,后来也时不时地给小儿家一些好点心一类的吃的。
曾祖越发感念王大郎的恩义,干起活来不要命。
王大郎是个鳏夫,膝下只有一女,年方已经十八岁,只因为想要找赘婿,很少人愿意,才耽搁到如今。
半年后,王大郎找人去问曾祖,是否愿意入赘王家,如果愿意,这百十来亩地的小田庄就全给曾祖做主了。
曾祖思考了三天,只提了保留儿子姚长青姓名的条件,若是答应,就答应入赘。
王大朗答应了曾祖的条件,而且还留有余地,说将来她的女儿生下的孩子要是多的话,只长子和长女姓王姓即可,其余子嗣还可以回归姚姓。
这在入赘条例上是没有了,只要入赘,就连赘婿都是要改跟女方姓的,不用说老伯爷才三岁,长在王家田庄里,按规矩也是要改姓的,不用说王氏生下的孩子更是要女方的姓氏,招赘不就是为了延续自己香火?
可王大郎不但保留了老伯爷的姓氏,竟然王氏生下的孩子里,还有回归姓氏的大义,如此善良恩义的老人家,曾祖怎么能不感激涕零。
更没想到的是,女儿王氏更是贤良,和曾祖成亲后,对老伯爷视如己出。
父女俩的这份善良,感动了菩萨,老人家一辈子只一个女儿,可女儿却三年抱俩,五年抱四,王氏名下长子长女后,第三胎竟然产下一对龙凤双胎,如果不是龙凤胎生产时,王氏坏了身体,想必还能生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