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铁匠-第2/2页
王俭见张铁匠好久不说话,小心翼翼的介绍着。
许久,张铁匠放下了图纸,点了点头。
“恳请张伯制作一张这样的床子,然后制造几只鲁密铳。”裴俊和张铁匠十分的熟悉,便提出了请求。
张铁匠望着裴俊,慢慢的说道“私造这种兵器,可是要杀头的。”
“你确定他会同意吗?”
“我确定,他儿子的尸骨也在萨尔浒。”
“那么我们就要马上去买马蹄铁了。”
“不用买,我舅舅家里的铺子就有。”
“那些不够,我们需要很多很多。”
“需要很多很多?要那么多干嘛?”
“呵呵,以后你就知道了。”
“那么多的马蹄铁,你放在哪里啊?我家可是放不下的。”
“是啊,它们需要有一个家。”
两个少年走在右卫城的大街上,落日的余晖照在两张年轻的面孔之上,飞扬的青春被点燃了起来。
杀虎堡的东北方向十五里处,便是曹家山长城边墙,边墙内的平川上有一条河,叫马营河,马营河从曹家山上缓缓而下,流过这片平川注入黄河。这片平川的马营河畔有座商屯,叫五屯堡。很早以前是座民屯,大同的民屯大约一百户人家称之为一屯,五屯堡顾名思义有五百户人家,可见当时的繁荣,后因靠近边墙,蒙古部族常来劫掠而逐渐衰落。开中法后,有商人为拿到盐引,便买下此地,召集农户开垦农田,继而再度的繁华起来,不仅沿河两岸开垦了农田,还兴修了一些水渠,造出了万亩良田。
每年收获的粮食,农户要交出一部分给商屯,商人用这些粮食交给大同军镇,官府据此开出盐引,商人拿到这些盐引,就可以贩运食盐而获得利润。
无奈盐引制度多次变动,开中制最终废除,商屯终于荒废。边镇的粮食供应也就出现了问题,在灾荒之年,粮价飞涨,军户们手里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