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家新地盘-第2/2页





    前军主将太史慈又中了埋伏,身中三箭,险些丧命。

    李轨于是大胆启用文丑,令其代替太史慈为前军主将。

    文丑急于建功,猛冲猛打,很快就陷入了张齐布下的圈套。但文丑战斗力爆棚,像一头蛮牛掉进了陷坑,奋力挣扎,根本就不服输。

    张齐想诛此蛮牛震慑敌胆,却发现根本无处下手。

    反而将自己陷了进来。

    这一耽搁,赵云就攻破了西河郡要塞西茨,直接威胁张齐的后路。

    张齐大惊,丢下文丑急忙回援。

    文丑从泥潭里挣扎了出来,又得到李轨的补充,转身朝张齐扑去。

    与赵云会师于城下,二将争功,各自猛攻猛打。张齐暗自叫苦,渐渐抵挡不住,无奈只得弃城向河西逃窜,却被预先埋伏在此的管亥拦腰截断,一通猛砍,张齐大败,狼狈乘小船渡河,船到河中央,风云突变,波涛汹涌,一个恶浪打过来,小船沉没,张齐葬身河底。

    张齐虽死,他的堂弟张坤却在河西站稳了脚跟,从此西河郡一分为二,黄河东岸各县被李轨控制,河西岸在张坤手里。

    李轨讨伐西河郡的目的是为了把黄河天险拿在手中,以拱卫太原腹地的安全,现在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并不急着抢夺河西地盘。

    西部防线稳固之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地方:

    雁门郡。

    雁门郡辖内的雁门关乃是太原北方的第一险关,此关掌控在别人手里,如同后院大门钥匙让人拿走了,李轨是寝食难安。

    这一次李轨没有亲征,他以赵云为主将、胡轸为副将,率一万两千人北伐。

    雁门郡太守迟浩没有主动跟李轨决战,而是据险而守,用了一个“拖”字诀。

    赵云也不急着攻打,并州北面几个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驻守的边军战力十分凶悍,但这几个郡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财政经济不能自给,军需粮草,甚至官吏的俸禄都仰赖南方供给,在并州主要是太原郡。

    李轨也不担心他们会向外面伸手,离雁门郡最近的外州是幽州,刘虞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公孙瓒现在亟需得到李轨的支持实现梦想,都不会给雁门郡足够的支持,所以李轨只需坐等迟浩崩溃即可。

    赵云率领的这一万多人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驻防的,防备北面几个郡因财政破产而铤而走险南下武装讨饭。

    果然不出李轨所料,僵持了两个月后,弹尽粮绝的迟浩主动向李轨示好,表示愿意承认李轨并州牧的地位,并向李轨效忠。

    见雁门郡服软,其他几个边郡云中、定襄、朔方、五原、上郡也纷纷表示效忠李轨,承认他牧守的地位。

    李轨遣凌嵘、周兴代己巡视,安抚各郡。

    边郡之设本是为国立藩篱,边军常年驻守边地,是拱卫大汉的第一道防线,是真正的国防军。既然他们肯归顺,那就尊重他们的现有地位。

    除了雁门郡做了一些调整,其他几个郡仍然保留原班人马,李轨所能做的就是向各郡派遣监军,监督刑赏,争一个名分而已。

    州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附属机构众多,官僚机构庞大,而李轨眼下武将多谋士少,若将辽东谋士调来太原,辽东势必不保。

    辽东是他的发祥之地,根基深厚,感情很深,突然放弃实在有些舍不得。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贾诩却带着他的家小到了太原。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