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小传-第4/8页



    拓跋焘轻描淡写:“这是我的兄弟,花木兰,护送我从平城到此地。若不是他,安达我就死在阵前了。”长孙翰吓得后背都发凉,拓跋焘却一只手拉着花木兰,一只手拉着长孙翰:“走,咱们进去说。”

    长孙翰把二人领到安静的帐篷里,长孙翰率先向拓跋焘解释了现在的状况。眼下燕国对于北魏也是觊觎之意,长孙翰不敢轻易带兵离去,若是柔然与燕国合兵就不好了。拓跋焘点头,长孙翰虽然是推辞,但是借口还是不错的。

    但是拓跋焘需要长孙翰站在自己身边,不是这一战,而是这一生。于是拓跋焘想出了一个狠计:“安达说的是,贸然放弃防线,也是大罪之一。我看这样可好,安达带着自己本部悄悄离去,与我等去平城救援。这里还像往常一样,由花木兰这些乡亲穿上战甲,代替你的兵。你只需要让你的手下严守纪律,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等你回来处理。有你本部五千人马,此战就可胜利。”

    长孙翰不明所以:“就五千人马能却柔然大兵?”拓跋焘却不以为然:“你当皇上此次派下勤王令,就没有别部支援人马?像此次我兄弟花木兰这样的军队这几日已经集结在平城外,只需要一员名将,将他们整合在一起。”

    “谁去?”

    “你!”

    长孙翰马上明白这是个好机会,也是个很难达到的机会,但关键的是能向拓跋焘表忠心。看到拓跋焘不想表明自己可汗身份,长孙翰只得含糊答道:“就按照安达说的办。”

    三人又商议很久,决定让花木兰的弟弟花雄带着一千乡勇,换上北魏军服铠甲,在此地留守,什么事都不做,只是装作大军并未移动。实际上,半夜里,长孙翰就带着自己本部人马一共五千人悄悄离开前线,向着平城开进。

    一路上还真的碰到投诚的山贼,一共三批,算下来也有两千余人。长孙翰与拓跋焘商量一下,让贺兰定他们就在柔然大军外面游击,带领自己手下偷袭柔然大军,按人头记功。

    三人按照说好的计划,长孙翰带着两千人马也在平城周围的柔然防线外,一面进行骚扰,一面召集军队。而拓跋焘则和花木兰一起,带领三千人向着平城进发,通报消息。当然,花木兰的哥哥花木莲,就跟着长孙翰在外面。

    拓跋焘拔出长刀,花木兰擎出铁棒,带领三千人马向着柔然大军凿了进来。北魏将士突然的偷袭让柔然大军陷入一片混乱,但是这次,一直守在东面的社仑迅速过来,拦截一直冲锋向前的拓跋焘和他的北魏将士。

    花木兰上前将社仑挡住,铁棒让社仑脑袋发蒙。社仑本来就是用着狼牙棒,是柔然中以武勇著称的名将。哪知道与花木兰一照面,就被花木兰打的有些招架不住。

    可是花木兰身边还有拓跋焘,拓跋焘趁着花木兰与社仑武器相撞的时候就拍马转回,趁着社仑手中狼牙棒没有放下的时候,拓跋焘一箭将社仑的右眼射穿。社仑脑袋朝后,从马上栽下来。

    拓跋焘与花木兰一左一右,向着平城进发。平城东门早就发现不对,也有大约两千人出来救援,与拓跋焘合兵一处,将拓跋焘接回城中。

    到了城中,拓跋焘掏出黑色军令牌,城内的魏兵看到这个军牌,纷纷让开。拓跋焘先安顿花木兰休息,自己也不解甲,走出军营,向着内城进发。

    拓跋焘褪去黑色战甲,换上金色帝服,迎见保太后和众大臣。诸人早在金殿等候,对于此番拓跋焘前去都关心异常。拓跋焘有些不耐烦朝中众人婆婆妈妈的劲,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良计破兵?”

    卫尉楼伏连说道:“皇上此番除外,备受困难,下次且不敢这样。”保太后也劝道:“可汗,要听忠臣劝阻啊。如今周围勤王形势已成,皇上就等大军消灭敌军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