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你让人查赵王的手下,有没……
    
    再过些日子就是沈氏的忌日了,长宜让王升家的准备了三牲果品祭祀,又带着下人们做了些楮钱纸锭,她想在当日请了僧人来府里做法事,傍晚的时候去了前院书房。
    傅仲儒刚去西偏院看了薛姨娘回来,穿了一件青色镶边的直裰,坐在临窗的罗汉床上看书,炕桌上点了一盏灯烛。
    长宜进去行了礼,坐下和傅仲儒说沈氏忌日的事,傅仲儒听到沈氏神色有些黯然,和长女说“你办事向来妥当,父亲也都是放心的。”
    他放下书,打量了一眼长宜道“薛坤的事我已经和你姨娘说过了,我让你姨娘少与他往来,你不用太担心了。”
    毕竟薛坤和薛细蕊乃一母同胞的兄弟,让他们断绝来往也是不可能的,何况赵王只是有不臣之心,并没有造反谋逆。
    长宜点头“只是这事也不得不防着点,父亲还是多留心一些才好。”
    次日,庄头曹管事的娘子带了好些新摘的瓜菜来给长宜请安,长宜留了她在府上用饭,午饭过后,长宜小憩了一会,听到外头传来动静,睁开了眼睛。
    木槿匆匆忙忙进来道“姑娘,薛坤来了府上,冯管事把人请到了花厅,薛姨娘带着二姑娘在花厅说话。”
    长宜不由皱眉,净了脸问“父亲可回来了”
    木槿回道“老爷中午回来了一趟,午后又出去了,现在不在府上。”
    长宜道“那就好茶好水的待着。”人来了总不能赶出去,不过薛坤什么时候来的保定。她总觉得薛坤这次来没什么好事,心下有些不安,叫了王升过来问话“你那几日在赵王府盯梢,可叫人瞧见了”
    王升整日在外头,脸晒得黝黑,穿着一件青布短褐,想了想道“我在王府对面的酒楼坐了两天,那里人来人往的,也没什么异动。”
    他倒是想起了什么,又道“皇上召了赵王进京,外头都在说皇上要重用赵王,让他带军北征。”
    京城有那么多公侯将军,皇上此番却召藩王入京,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薛坤是赵王的幕僚,想来是跟着赵王一起来了京城。
    长宜点了点头,让王升下去了。
    薛坤走后四五日,薛细蕊还是每日拖着沉重的身子来给长宜请安,倒也相安无事。长宜有些日子没有去观音寺进香,抄的经文也已经厚厚一沓了,便挑了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出门。
    王升家的套了马车,长宜给傅仲儒请了安后就坐上马车去了观音寺,出了胡同,马车走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声音传进耳中。
    马车拐到另外一条街道,长宜打开车帘往外看了看,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后面好像有人跟着他们。
    她心中有些不宁,让王升家的在一家糕点铺子前面停了下来,青竺下车买了两包刚出炉的糕点,回来跟长宜说“姑娘怎么疑神疑鬼的,大白天的谁跟踪咱们呢。”
    长宜一想也是,这条路她不知走了多少遍,何况还有十几个家仆跟着,倒也没什么可怕的,她点了点头,让王升家的继续赶路。
    观音寺在清苑县外,马车行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长宜扶着木槿下了马车,看到来往的香客觉得自己的确是想多了。
    观音寺香火旺盛,每天都有方圆几百里的香客赶过来进香。
    长宜先去了大雄宝殿,大殿中的佛祖金像庄严古朴,长宜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起身接过小沙弥手中的线香,虔诚的拜了三下插在香鼎中。
    她想去佛塔看一看给母亲供的海灯,沿着夹道去了后院,香客进香大多都在大雄宝殿,越往后走人越少,也越清净,只有三三两两的香客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