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3页
天福居客席外间。
时至中午,却还是只有三三两两的散客前来用餐。
经过了十几日的折腾,天福居老板去逝天福居菜品不行的讯息几乎已传遍了整个a市。
天福居当初选址时,为图档次,也为了有更大的占地面积,建立在了a市某远离市区中心的高档住宅区附近,这算是很偏僻的。
当初天福居尚在鼎盛时,你菜做得好,又是高端定位,大家当然不介意走远一点来你家酒楼吃饭。
可现在,菜不行了,价格贵,地址还那么偏僻,客流量的减少也是巨大的。
到这种时候还会来吃的,情况大概分为三种。其一是家离这里比较近,懒得到别处吃饭,又或者对菜品质量下滑没什么感觉的;其二是尚不知道天福居出事的;而其三,则是对天福居充满了深深的怀念的。
天福居开了三十载,很多顾客可以说是从幼年吃到了中年,从中年吃到了老年。
要说没有感情,那怎么可能啊
部分长情的老顾客,看着天福居衰落,就像看着自己亲人遭受挫折一样难受,想陪着它渡过,故而仍天天来吃一顿,瞧瞧它的经营状况。
而今天来的顾客里,赵忠实赵老头就是抱有这种想法的其中一个。
赵老头今年已年过七旬。他也算是a市里家底较为厚实的实业家之一,本人还算有那么点名望,个人在美食方面也有点儿研究。
五十岁那年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后,他便在a市这附近买了一间房子,开始天天到天福居吃早茶,用午膳,至今已二十多年了。
他吃着面前这碗老牌阳春面,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唉,这汤头,哪个厨师熬的啊,我都比他熬得好”
阳春面是一道十分地道也十分普及的苏式面食。因为起初时的受众是旧时社会的贩夫走卒,讲求的是一个朴实价廉,所以整碗面食没有浇头,也没有多余的调料。
一碗这么清淡的素汤面,其好吃之处除了面本身韧而不硬,软而不烂的口感外,最讲究的就是汤头里清淡中带有的一点儿鲜味。
阳春面的汤头必须是用骨头熬出来的高汤做底,再配以猪油提味。
整碗面做好后,再撒上一层满满的葱花,热腾腾的汤中葱花香与猪油香交织在一起,缠绵在面中,再随着面条滑入唇齿,咕噜进肚里,那叫一个清晨醒来后最朴实无华的享受。
可面前的这碗阳春面呢,清汤寡水,无半点精髓
“服务员服务员过来一下”赵忠实决定叫服务员来,给酒楼提点儿意见。
“算了吧算了吧,我看就是老厨师走了新厨师还没来,这面啊都是学徒们做的,所以才这个味。你喊服务员过来也没用啊,不会做的提意见了也不会做。”其他几个和他同来的老友劝他。
哪知道,本来也以服务周到出名的天福居今天竟连服务员都不行了,喊了半天也没人搭理。
“怎么回事啊”赵忠实狐疑地站起身,往远一点的地方看去,就见客席外间与里间相接壤的出入口处此时围满了服务员。
为了给客人更好的就餐体验,天福居中每个不同的就餐区都用实木屏风隔开,外间是看不到里间的情况的。赵忠实只能看到一堆服务员在里间出入口处进进出出,似乎很是忙碌。
他抓住了其中一个服务员的手臂,问他“你们这是忙些什么”
因为赵忠实天天来,大部分服务员都与他熟识了。那个被他抓着手臂的服务员一看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哟,赵老爷子呀,有什么吩咐喊我们过去就行,怎么还亲自来呀实在是服务不周服务不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