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房三郎上学-第2/4页



        他微微叹道:“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

        “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

        “对于诗人来讲,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便会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

        “下面这首诗,便是出自南朝何逊……”

        秦先生清了清嗓子,吟道:“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这诗朗朗上口。

        房老三于是也跟着读。

        中正的夫子,清脆的稚声,透过窗纸,飘向空气中,缭绕在檐角之上。

        华夏特有的文气。

        将房家大院渲染的宁静致远。

        ……

        不一会儿,授课完毕。

        房老三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给先生行礼。

        秦夫子满意的点点头,夹着书本走出屋门,正巧遇到路过门口的房赢。

        “见过秦夫子。”

        房赢率先向对方行礼。

        面对名满长安的诗坛新秀,秦先生自然心中欢喜,嘴角勾起微笑,朝房赢拱拱手:

        “呵呵呵,是二郎啊。”

        房赢也露出笑容:“先生授课完毕了?我家三郎可还听话?”

        言行语气。

        像极了见到班主任的学生家长。

        秦先生扫了一眼跟出来的房老三,淡淡说了句:“尚可。”

        房赢一听,反而乐了。

        …他早听说,新来的先生文人傲骨。

        这样的人,自然不屑于因为房家的权势,刻意讨好。

        而且为了避免学生骄傲自满,教书先生往往会冷淡的表达对学生的看法。

        但在行动上却一点儿含糊,接了拜师礼,便会呕心沥血。

        不像现在的老师。

        学校里不教重点,留在课外辅导班上教……

        此时。

        秦先生望着房赢,眼中隐有期盼之色:

        “二郎的才气,老夫早有所闻....不如以思乡为题作诗一首,让老夫长长眼界?”

        “不敢,不敢。”

        房赢赶忙摆手:“小子微末之能,岂敢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

        “二郎莫要谦虚。”秦先生笑道:“如今的诗坛界,宇内看大唐,大唐看长安,长安看房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