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2/3页



    还好姚英闲领着徐晓晔及时赶到,不然他们可能即将面对一堆残羹冷炙。

    “吃了吗一起”梅叶把饭卡递给记者先生,表示请客,总不能自己吃独食,让别人看着。

    徐晓晔觉得,今天的采访真是别开生面,他来了兴趣。在基地食堂,边吃边聊怎么说,跟那种一人一杯咖啡慢慢聊的方式不同,还真有点中国人在饭桌上办事的味道。

    放下餐盘,他先自我介绍,看着对面胃口极好的选手,不禁对食堂的滋味产生了好奇,真就这么好吃尝了一口小黄鱼,诶又夹了西红柿炒鸡蛋,呃

    食堂师傅,忘了放盐这口味,真清淡啊,作为一个四川人,他真是吃不来这种运动员餐,筷子在圣女果上点了两下,顺势采访。

    “基地食堂的菜口味挺淡,你们吃的惯吗”

    “还行吧。”梅叶觉得,虽然没自己做的好吃,但习惯习惯就好了,总之方便,自己做饭太花时间了,基地里住宿舍也没这个条件,“运动员饮食要求挺高的,少油少盐是基本的。这里食品安全还是有保证的,起码不会误食兴奋剂。”

    作为体育记者,这个徐晓晔还是有所了解,他看了看梅叶的餐盘,种类丰富,就是量,是不是有点大他怎么觉得隔壁桌的男单选手吃的更少呢

    “你目前的饮食,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热量也不低啊,是有什么特别的训练计划吗”

    “算不上特别,就是在增肌。不是很多人好奇吗,四周跳。这就是为了四周跳作准备。”

    增肌四周跳话题忽然进入重点,徐晓晔放下筷子,身体前倾,提问“女选手增肌是非常不容易,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梅叶感觉自己即将开始回答试卷上的主观题,碰到了困难,如何解决,感受如何等等。

    “按部就班吧,每天在健身房练一两个小时,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困难。”她直接断了对面记者的思路。

    徐晓晔一噎,这种感觉,就像美女跟直男谈恋爱,碰到了无情的话题终结者。还是单刀直入地问吧,跟这些直性子的运动员就没法铺垫和委婉。

    “这次的大奖赛,美国的阿芙拉完成了两个四周跳,创造了历史,而且成年组第一次比赛就拿到了冠军,跟你上个赛季出道路线如出一辙。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没什么看法,四周跳,又不是专利,想跳就跳嘛。”

    徐晓晔狠狠的嚼了两口鸡蛋,嘶不小心咬到舌头,疼疼疼。他坚强地继续提问“今年你的编排调整,放弃了四周跳,目的是降低难度、提高节目内容分吗”

    “是也不是。就像,高中时你的数学物理学的不错,那就不能选文科了吗,不要被惯性思维束缚,而且现在高考改革,还能文理兼修。”

    这是个什么比喻但仔细想来,却颇为狂妄,文理兼修,是要技术和艺术兼得吗什么成绩都没有,就开始放狠话,果然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少轻狂。

    “那你目前还能上四周跳吗”味十足。

    “下午有上冰训练,要来看看吗”

    这对记者而言绝对是喜讯,跟训,代表着有料可挖。

    “那这个赛季有什么目标吗或者职业生涯的目标”记者语带暗示。

    梅叶直白地回应“当然,这个赛季末就是冬奥会了。”

    把盘中的菜叶聚到勺子上,满满含了一嘴,慢条斯理地嚼完,咽下最后一口,再度开口。

    “送你个小新闻,我的目标是,登上领奖台,可以的话,拿个金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