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提前结个善缘



    第二天早上不到六点,高翔就洗漱完毕,看到爸妈和妹妹都还没起床,于是在饭桌上压了一张纸条:爸妈,我去同学家复习功课了,可能要晚一点回家,中午不要给我留饭了,儿子高翔。

    高翔轻轻关上房门,怀里揣着今年春节剩下的三十五元压岁钱,背着书包直奔火车站。

    路上高翔花一元钱买了两个烧饼和两根油条,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一份路上当早点吃,另一份留作午餐,看到旁边有一个报摊,高翔花两毛钱买了一份新民晚报,报纸绝对是这年头的旅行神器,既可以旅途上打发时间,也可以预防车上人多没座位时铺在火车地板上休息。

    在售票处花了十五元钱买了一张去省城的慢车票,高翔检完票登上火车,车厢里的人并不多,但是三人长凳都被乘夜车的旅客当成了睡椅,他看到一个长相斯文的年轻人对面有一个靠窗户的空位,于是走了过去。

    “同志,这个座位有人吗?”高翔问道。

    “没人,坐吧。”对方轻声说道,然后又低下头,聚精会神的在面前的稿纸上写着什么。

    高翔坐下,装着猴票的书包没敢离身,直接拉到大腿上放着,他想跟对面的男青年聊上两句,彼此熟络一下,看到对方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只好作罢。

    六点五十分,列车鸣着长笛缓缓驶出站台,高铁时代不到一个小时的旅程如今需要三个多小时,如果遇到中途停车,时间就会拖入四个小时,高翔想起了关于时间和海绵的那句哲言,于是很自觉地从书包里拿出语文老师给整理好的高考资料开始背诵。

    轻读几遍,然后看向窗外的风景再默诵一遍,中年人的理解能力加上十八岁的记忆力真是绝配,高翔感觉没费多少时间,就已经把好几篇文言文背的滚瓜烂熟。

    当他准备再接再厉多背几篇时,无意中瞄了一眼对面正奋笔疾书的年轻人,感觉似曾相识,不由仔细端详一番,心中暗道,“难道是他?”

    这时对面那人把笔停住甩了甩,然后再次写了不到一行字,索性把笔扔到面前的桌子上。

    高翔从书包里拿出一支钢笔递了过去,“我这有笔,借给你用。”

    “谢谢。”对方露出一丝笑容接过去。

    高翔接着背诵课文,对方继续奋笔疾书。

    过了大概一刻钟,对方终于把稿子写完,把钢笔还给高翔,看了一眼摊在桌上的高考资料问,“你是高三的学生?”

    “是的。”高翔点点头。

    对方问道,“听你的口音,你是东江的?”

    高翔点点头,“是的,听口音你也是东江的吧?”

    对方回答道,“我是东江下面清淮县的,我在县里农工部工作。”

    高翔笑道,“清淮我去过,那里的水网很发达,景色也很美。”

    “是啊,地方是个好地方,只是没有利用好,那里的老百姓依然很穷。”对方叹了口气,眼睛看向窗外。

    高翔说道,“如果合理利用好那里的自然资源,搞一些观光产业,清淮应该还是大有可为的。”

    “哦?小兄弟这话怎讲?”对方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来,看着高翔。

    高翔看到对方并没有轻视自己是个学生的意思,于是解释道:“哥,您是农业口的干部,发展农业是您的本份工作,清淮盛产莲子,菱角,还有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县里可以每年搞一次小龙虾节,通过一些广告宣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传,吸引城里人过来自己划船采莲蓬、菱角、垂钓,另外把条件比较好的农家小院利用起来,搞成农家饭庄,有吃有玩有住,城里人肯定会愿意来。到时候搞活清淮农业产业指日可待。”

    在高翔的印象中,清淮县后来也是这样搞的,而且搞得很成功,只是时间要往后延迟了近十年。

    对方点点头,“小兄弟,你的建议很新颖也很超前,对你的描述我都有些憧憬了,但是别忘了咱们是内地省份,思想开放程度不比沿海城市,即使我斗胆提议,县里的领导也未必会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