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设伏碗口山
林狮子按照王团长的作战部署,连夜带着三营一连的全体官兵赶到流沙河,在流沙河桥东头的一碗甸里埋上了炸药布下了天罗地网,在碗口山上则构筑了应战工事设下了铜墙铁壁的伏击圈。
流沙河就是一条流沙河,河水不深但流沙很深,水小时,水流沙不流,水大时,水流沙也流,水卷黄沙滔滔去,泥牛入沙无消息。但流沙河有一段却没有沙,那就是流沙桥这一段。这一段两面是山,山上是石,石上是苔,没有沙。河岸也是石岸,从水底到岸壁到岸上,全是石,没有沙。河床里也是光溜溜的石床,一马平川,也没有沙。为何没有沙,那就是大自然的造化了。流沙河流到这儿水流急,又转了个急弧弯,可能是大水把沙冲走了,也可能是此地河床太光滑,流沙无落脚之地就不得不随流水而去了。此地无沙有石就好建桥,不知在什么年代什么人发什么善心,就在此建成了一座石拱桥叫流沙桥,从东到西有五拱,正好跨过流沙河,连接两岸的交通。
所谓连接两岸的交通,应当说明白点是连接大岭山和十二里镇的交通。因为从流沙桥向西走过去就是大岭山了,从流沙桥向东走过来就是到十二里镇去了。这里的地形也生得古怪,从桥东走过去到大岭山那面,沿河是一条笔直的山脉,人一过桥就直接进入沿河山的一马谷。一马谷顾名思义就是只能过一匹马的山谷,它是一条流水冲成的山谷,两边全是陡峭的山壁,一点儿缝隙也没有。
桥东则不同了,桥头有一个碗口形的开阔地,由于像碗,取名叫一碗甸。甸子里平平坦坦地像遛马场,里面长着小草和小花。甸的边沿却是山,叫碗口山,山上是土石相间,长着大树和小树,披着红叶和绿叶。碗口山山坳中有一条路直入一碗甸通到流沙桥。碗口山的山坳低于两边的山脊,坳下的坡度也较平缓,有人就在这坡度上修了青石码头,供行人上坳下坳通过。
这样的地形在平时只是一个平常的地形,但在战时就可以用来打伏击了,并且是个打伏击的上好战场。所以王团长就叫林狮子在这儿伏击小岛向矢和他的日本兵。所以林狮子就遵照王团长的安排在这儿的碗甸里埋上了炸弹,在碗口上布下了伏兵,在碗坳上布下了机枪。王团长的计划是要小岛向矢死在这儿,林狮子的布置也是要让小岛向矢死在这儿。林狮子和战士们把歼灭小岛向矢的准备工作全都做足做够了,他们就在山上的树林子里等待小岛向矢的到来。
小岛向矢很长时间都没有来。小岛向矢在响鼓岭呢,那儿距这儿有五十多里路,小岛向矢不可能马上来。林狮子和战士们在清晨就把炸弹埋好了,就把机枪架好了,就把手榴弹放在身边,就把子弹推进了枪膛,大家在眼巴巴地等着小岛向矢的到来。
早上的太阳大又美,照到流沙河的水面上分外清丽。水面上有一点点薄雾,飘飘渺渺地随风漫去。小鲤鱼也出来晒太阳了,时不时的跃出水面,金黄色的下巴分外好看。有好几对鸳鸯和水鸭凫在水面上游玩,时不时地穿过桥洞,悠然自得地在享受流沙河早晨的清凉。桥上也飞来了七八只白色的鹭鸟,它们并不是来捕食,而是到这桥上来和同伴们道早安点头哈腰。喜鹊也飞过来了,在桥东头一碗甸的草地里尽情地玩耍,唱着歌跳着舞四处奔跑嬉闹。
第一排第一班班长林看林突然惊讶起来:“不好,喜鹊踩着我的地雷了!”众战士立即瞪大眼睛往雷区看,正有好几只喜鹊在那里追逐往返。战士林报喜也惊呼:“不好,要踩着我的地雷了!”一会儿,又有林收果和林萌芽说:“不好,要踩着我的地雷了!”战士们都紧张极了,生怕喜鹊把他们埋的地雷踩响了。这些地雷可是用来炸日本鬼子的,而不是用来炸喜鹊的。为了尽快地消灭日本鬼子,林狮子早先叫一排埋地雷,叫二排埋炸弹,这桥头的三亩三分地已是左三层右三层地是个火药库了。还好,喜鹊并没有把地雷踩响。但喜鹊还在嬉闹啊,保不准就会把地雷踩响,一个地雷响,保不准就会惊动旁边的地雷也响起来,连炸弹也保不准连带响起来呢。埋了地雷埋了炸弹的战士们都担心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