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侦得匪情-第2/3页
解雄二当即叫来顾积财,拿着自己写好的一张纸和他的一把牛角刀,吩咐说:“到山外选一家富户送去。”顾积财见纸上写着:因军用借光洋两万块,三日内送到枇杷沟。他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顾积财正要走,解雄二又叫住了他,说:“你对那富户说,报官必死人。”顾积财说:“知道了。”就走了。
三天以后,顾积财回来,果得光洋两万两,把个解雄二都喜癫了。从此,解雄二就用这种办法,向山外的富商大贾地主老财借钱财,无不顺利得手。为什么他会这么顺利得手呢?难道就没有人拒绝或报官?这是因为被讹者被童家村惨案吓怕了,那童家二十八口人死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一幸存,童子安还被割走了头,谁不怕呢?自古有句俗话叫“破财消灾”,人们就是这个心理,才不得不自觉把钱财送出去,还要说上一连串的好话表示感谢呢,感谢强盗的不杀之恩。也的确是破了财消了灾,强盗没有再来杀人放火烧院子了。
解雄二用这种方法讹了许多钱。他用这些钱来买马招丁。不久,他的马也多了,丁也多了,他又用钱去买枪,枪是难买一点,但枪也多起来了。人多了马多了枪多了,解雄二就升官了,他称自己为师长了,部下各各升一级,提升大批亲信当了官了。就在这升官的当儿,解雄二又改姓了,他改自己胜牛了,不再姓解了,部下全称他为牛司令了。解雄二为什么要改姓,是他自己觉得杀人太多,冤家太多,怕冤家来报仇,走宋四义的下场,所以就改了姓。名字改没改,他自己也没说,是叫“雄二”还是叫“角刀”,不清楚,反正部下也没人敢叫他的名字,只称他为牛师长或牛司令,以称司令的为多。外人则只知道有个土匪头子叫“牛角刀”。
牛角刀逐渐在大山外的富户中又出了名。出名的原因是几乎大多数富户都遭到了他的“借款”。没有遭到借款的是他侥幸,祖宗杀了牛没让牛角刀盯上。牛角刀为找富户拟订了一整套办法,划了地图立了花名册,唯恐落下一个财菩萨来。他专门委派他的弟弟解雄三掌管此事。解雄三在牛塘镇当过牛肉馆的掌柜,有着丰富的管账经验,干起这事来得心应手。顾积财则负责实践,指挥一个连的人才窜镇跑乡,侦探富家盈户,送信递刀,收银取款。顾积财把这一个连命名为“侦财连”,牛角刀不满意,认为只侦不取不符实际,就加两字改为“侦财筹金连”,此也是牛角刀的一大发明,匪军里多了一个特种营,承担特殊的使命。牛角刀认为钱财太重要了,又从各团里抽调熟悉环境的当地人来充实侦财筹金队伍,后来侦财筹金连的人员就大大增加到一个营,素质也大大提高,中小财主也不能幸免了。一把牛角刀一纸牛角信纵横八百里,吓得财主们走的走逃的逃,人心惶惶日夜不得安宁。一时间财绅们见面必相询,你收到牛角刀了吗?答曰,没有。对曰,只怕也不远了。问曰,你付了多少?对曰,照单全付,你还敢不买牛角刀的账?
当然,也有财绅不买牛角刀的账的。当然,牛角刀也是不买账的。牛角刀抓了几个不买账的,叫他们家付了账才放了人。有几个付不出账的,逼着写了欠条答应定日付账也放了。有几个拒不付账的,被绑着丢下野狼沟的青草帐里喂狼去了。最近出了个付不起账的是条好汉子,他没有和牛角刀去勾当,他报警察来了,他就是平山县后头村的金无金。
金无金见到申宁正好像见到了救命菩萨,他一再地诚心诚意地表述,实在是拿不出那许多的现洋,所以才来找警察。申宁正是政府警察,要为百姓分忧,就说:“不要焦急,时间还有五天,我先回局里商量。”金无金说:“快商量个办法,要不我求政府先借一万块大洋给我送给土匪。”申宁正听这话不是个滋味,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涩要涌出来只得往回咽,政府给老百姓的保护太少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太差了,他没有跟金无金理会只看了他一眼,自回县里汇报去了。金无金在后连连千嘱咐万嘱托:“申探长,申警长,快点快点,我有一家人的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