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第2/3页
“喜怒哀乐,少了美酒,那就是如同厨师炒菜不放菜油和盐巴,没滋没味的。太子殿下今儿能有这番感悟,实在是不枉老夫给你写的这首词了。”
胤礽不置可否的笑着点头,“先生说的有道理,古往今来,“酒仙”,“酒帝”,“酒樵”,“酒客”,“醉吟先生”等等多的数不过来。”
“虽然孤认为,乙醇和水加上那一眯眯的香气,不过是麻醉人的大脑神经,让人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罢了。”
无视老先生因为不满,激动的翘得老高的白胡子,胤礽继续说道,“关键是,喝醉酒后需要很长的醒酒时间,需要有人照顾伺候。否则,“酒壮怂人胆”,喝了二两白酒,就冲动闹事的人很多。”
“现在民间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小电瓶特别盛行,因为喝醉酒导致的车祸时有发生,皇阿玛和孤正打算对驾驶人实行戒酒令。”
说到这两年来,因为司机醉酒导致的翻车事故,老先生也是无话可说,虽然他认为“黄包子”在强词夺理,他又不会是开车的司机,喝醉了也多的是有人争先恐后的上前伺候,怕什么
胤礽摇头,坚持己见,“先生,美酒很好,只是不适合孤。对于有闲情雅致和空闲时光的人来说,美酒就是知己好友,是人生三大乐趣“诗酒茶”其中之一。可是对于孤而言,只有酒香夺智,酒者烧身烈焰。”
老先生明白太子殿下自持稳重的意思,可还是不大认可,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理由,“太子殿下在和那些蒙古台吉们会盟的时候,也不喝酒岂不闻,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
胤礽还是摇头,举行宴会或者参加典礼的时候,给他喝的一般都是白开水。
眼见“黄包子”还是不为所动,傅山先生却是被激起了兴头,他非要让“黄包子”有一天能和他痛痛快快的畅饮一番不可。
苦思片刻,傅山先生终于又想到了太子殿下肯定会感兴趣的一件事儿,立刻兴致勃勃的说道,“太子殿下,可听过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
胤礽听了果然来了兴趣,他对于宋朝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情趣别致的这一段儿千古佳话,一直都很是欣赏肯定。
“孤当然知道,只可惜的是,大相国寺那堵题有君臣和唱墨宝的粉墙,早已不复存在了。”
傅山先生闭着眼睛,美滋滋的撸了一把胡须。他就知道,皇上不会把这样的小事儿告诉太子殿下。
得意洋洋的老先生,面对胤礽的询问的小眼神儿,欢喜乐呵够了,才终于大度善良的开了尊口,“太子殿下此言差矣。人世间,失而复得的事儿,可是不少吆。”
果然如他所料,“黄包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会惊喜非常。瞧这双桃花眼亮的,哎吆吆,幸好这里没有小姑娘。
胤礽可不是又惊又喜吗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深以为憾。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会把那堵粉墙给找了回来。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那堵粉墙可是彻底的消失了的。
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的故事,是发生在民风自在,文豪辈出的北宋时期。
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和尚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先生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就看见粉墙上新题的佛印和尚的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性情豪爽乐观,一向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东坡大文豪,发现这首诗写得虽然是颇有哲理,却是四大皆空,禅味太浓,读来有意志消沉之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