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众人信服-第2/4页



        话落。

        众人收回思想,纷纷点头,看向李建军和汪洋二人。

        李建军也同样扫了汪洋一眼,两人短暂对视。

        汪洋眉头皱得很深,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李建军更快。

        他站起身,眉头深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心中的想法。

        “诸位。”

        “明说吧,本来今天的会议主题就是我和汪洋之间关于董事长位置的竞争。”

        “我本以为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甚至还想着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但是。”

        “这个赵...这位赵先生的出现,以及他提出的言论,是我绝没有想到的结果。”

        “我想,经历了刚才一系列的提问以及他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答案,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诸位现在肯定也和我一样,对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钦佩有加。”

        “我起初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就在刚刚,我想通了一点。”

        “老话说得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或许我们之前主观意识上不信任的想法有些太过狭隘了,其实本就不该以局限的目光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

        “所以我要说的是。”

        “我李建军首先表率,真心希望赵先生能加入我们鄂伦斯,带领我们走向真正的辉煌。”

        “至于股份分成以及他的职位,如果你们都同意的话,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只是不知道汪洋,你是什么想法?”

        一番话说完。

        在座的每个人都点头认同。

        他们也想明白了一点。

        虽然十八岁的年纪从当下来看可能很小。

        但在过去,确有不少有为青年堪当表率。

        李建军起了个头,人们的心思也展开了不少。

        在座有不少人爱读历史,纷纷议论开来。

        “咱们确实不能小瞧年轻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名气的年轻人,他们都做出了连成年人也要望其项背的壮举。”

        “是啊,霍去病十七岁步入沙场,漠南之战,他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斩获首级。”

        “孙权十八岁已经成了东吴的领袖,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

        “初唐四杰的王勃,六岁写文章,九岁就指出大儒颜师古的错误,十六岁登科及第,一首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康熙大帝8岁丧父,10岁丧母,14岁亲政铲除鳌拜,也是年少有为的一代明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