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庶子夺帝篇47-第2/2页



    在回到王宫内,君王第一时间自然到长寿宫问安,然后前往凤鸾殿陪伴王后。

    而我没有第一时间到凤鸾殿和朝宫向王后和华贵妃告安,而是坐在大殿的王座上观看着官简【奏折】,当然还有这个令他感兴趣的萧傍。

    “太子安详,鄙人…”

    萧傍正要自我介绍,结果被我的话打断:

    “本太子回宫尚未向长辈告安,尔尽快讲述尔之才华。”

    “刘国实行官田制,必定吸引下庶民前来,兴建城池乃强国之举,只是,今时已临近十月,同时建造城池必定无法在降雪之前完工,庶民贫困,若建城则无避寒之房,若建房则无粮充饥,寒冬未半,恐新民饿死、冷死过半!”

    这赤裸裸的讲述帘下的问题,也让我明白一些事:(那些贵族有夫子教导,应当常出英才,之所以治民无方,乃不知民之艰辛,忽略根本原由…)

    想到这些,我客气的问:“那该如何?”

    “应当集新民之力,加急建数城,收回开荒之免税,以金钱作为补偿,加上建城之酬金,新民可在新城购房购粮度过寒冬,待明年开春,新民可到合适之地春耕、建房,期间闲时又以建城之酬金养家。”

    这想法让我很认同,以先建造几个新城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快建城速度,还能将暂停建造新城的资金回收国库,在买粮等其他事项就有足够的资金安排。先售卖建造好的新城,里面的房子、商铺、土地,可以很大程度分担财政压力,关键是,建一城,引新民更为容易,同时完工那么多新城,许多新城就会像无饶鬼城一般,人口不足就没有充足税收,却依然要安排相应的官员管理,总的而言,同时建造新城,财政压力不仅大,还是亏本的作为。

    “萧爱卿真乃大才,封大督造,全权负责新民、新城一事,在新城建造之时,户部、工部全程辅佐你。”

    虽然萧傍不知道这大督造这新官职官至几阶,但听到两部辅佐于该官职,这一定是个大官,因此他深受知遇之恩的跪在地上谢恩:“谢太子厚恩,臣必定为刘国赴汤蹈火。”

    我快步走下去扶起这个能臣,还亲自送他走出外宫,安排禁卫和马车专门护送,这一幕一幕的,足以让那些表明我是唯才是用的贤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