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睿哥儿的困境-第2/3页
对于学问一事,洛芸蕊是真的不大明白,太学里要学习的东西相当得复杂,已经不单单是诗词歌赋了。洛芸蕊只是知道从小到大睿哥儿的学问都是极好的,至少他以前的先生都是这么说的。可现在想想,在洛家时,大房的嫡子年岁太小,两个庶子本就不被人看中,睿哥儿这是二房唯一的嫡子自然会受到先生的关注。加上他从小就乖巧懂事,会被称赞却也是正常的。
“我明白了,太学本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是睿哥儿去了那边后,没有用功学习”
“蕊儿,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睿哥儿的学问是没有问题的,他很用功也很听先生的话。我说他的学问不算出挑只是跟以前相比的,毕竟他以前遇到的那些个同窗都不算什么。”秦少天顿了顿,又思量了一会儿“这么说吧,我就是太学出身的,在太学里除了学到学问之外,最大的收获却是任何了很多的同窗。”
能在太学里念书的,将来要么是国之栋梁,要么就是能够袭爵继承家业的。
秦少天之前有句话说的很形象,太学就是一个小朝堂。
见洛芸蕊若有所思,秦少天则更是放缓了语气“去太学念书,不仅仅是学习怎么做文章,你要明白学问只是一个敲门砖,就像我这般,其实等真正做官之后,学问有用但却又不是最有用的。”
“睿哥儿跟少天你不同,你是自幼在外求学的,知道怎么跟同窗相处,而他却是自幼都在家中学习,同窗也只是兄弟们。也就是说,睿哥儿完全不知道怎么与同窗相处,他只是抱着做学问的目的去求学的”洛芸蕊终于领悟了,她一个终日呆在后宅的妇人,能够在秦少天的引导下,领悟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
秦少天点点头,他是觉得睿哥儿这事的确是一个契机,毕竟他有三个儿子,纵使他不会让儿子们处于睿哥儿这个境地,但身为母亲的洛芸蕊懂得越多,对于儿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睿哥儿为人不错,也很好学。可是,进入太学后满两年,就可以正式参加科举了。而一旦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便是为官了。以睿哥儿如今的学问来说,他若是参加来年的科举,我觉得他十有**能够高中。”见洛芸蕊一脸的喜色,秦少天只得苦笑“可是,我今个儿跟岳父大人说了,让他阻止睿哥儿参加科举。”
“可是因为睿哥儿太不会与人交际了”洛芸蕊明白秦少天这是为了睿哥儿好,虽说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示能够理解。
“科举高中后就能为官,但是这为官却是有两种。一种是像我那般先放外任,去地方历练几年,等到出了成绩后,再高升。另外一种则是直接放在京中,例如翰林院这种听起来仿佛很了不起,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
翰林院,主要职责有三。
一为,起草诏书。听起来似乎很唬人,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半点实权的。
二为,编写书籍。普通的书籍是用不到翰林院的,一般来说都是整理古籍,或者是为太平盛世编写年例。
三为,举贤荐能。每一次的科举考试都是由翰林院安排的,但也只是负责做实事,真正的功劳一般是轮不到他们的。
简单的说,若是寒门子弟,能够在翰林院任职,那是极好的。不过,朝中也有一句话,一日为翰林,终生为翰林。可以这么说,一入翰林院基本上就不会再被调往其他地方了,等于就是老死在翰林院了。
“睿哥儿的年岁还小,以他的这个年纪很难被调到地方任职。而留在京城的话,同样也要面临着没有地方会接纳他的尴尬。尤其是,睿哥儿真的不怎么懂得交际,他进入太学也有一段时间了,你去问问他,他的同窗分别是哪家的少爷,他可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