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准备好了
    
    蓟县, 城郊, 黄氏织坊
    天刚蒙蒙亮,公鸡响亮的打鸣声便响彻整个工坊,绵延不绝。
    工坊占地数十亩, 周围修着两米高的黄土围墙, 沿着墙边种着大量荼蘼, 被细木格攀引在墙上, 如今已是一片翠绿, 待到五六月时, 便会开满上满墙的小白花, 甚是美丽,同时茎叶上的尖刺也是防盗的好物刚刚建起墙时, 总会有皮实的小孩翻墙进来,摸走一小零小碎的东西。
    工坊北边是一片联排的一层瓦房,每间都住着四五个女工, 鸡一叫, 她们便三三两两起床出门,开始一整天的忙碌。
    这其中最里边的一间, 是王氏独住的地方, 在她侄孙王孙不回家时, 她一个人便住在这里。
    很快,王氏便洗漱干净,她将花白的头发盘起,看着镜子里利落严肃的老妇人, 满意地点点头,随着女工们一起,带着碗去到了食铺。
    做饭的厨子们早早地蒸好了馒头,蒸抽垒了十几层,女工位拿着印着花纹的小票,和厨师们换馒头。
    这是织纺的福利,每月用很少的钱,便能买一月的食票,一票能用两个大馒头,还送一勺泡黄豆,加一碗豆浆。
    去年刚刚建坊招工时,不少女工会一天只吃一个,死命地喝豆浆,剩下的收起来,给坊外的家人吃。
    王氏发现这事后,立刻下达命令,不许将食物带出去,但还是很难杜绝藏匿。
    但后来,在有几个人因为饥饿完成不目标,被开除了之后,女工们绝大部分都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没办法,坊里的工作强度太大了,不吃饭,根本完不成。
    王氏喝完豆浆,又将自己的铁水壶装满,便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本来不认字,但前几年为了工作,学习得很认真,虎儿还会抽时间耐心地教她,如今,写上一千个常用字还是没问题的。
    就是这项技能,让她在上党的管事中脱颖而出,被调到了蓟县委以重任。
    织室在南边,王氏面色严肃,她一一检查了今日的原料,细致的纱线一卷卷十分整齐,被换到机器上,是她每日要亲自来保养的。
    看着大机器启动,再看哪个织工的飞梭不对、经纬不密,都会上去指正。
    很快,织机的连绵的轰隆声便响了起来,在她听来,非常悦耳。
    走了一圈之后,她又去了旁边了染坊看了看。
    这里的靛泥是从渤海郡那边运过来的,如今渤海郡也种蓼蓝植物,因为产量高,价格低,比什么栀子、红花、质量还好,没有什么杂质。
    长卷的、织好的布上用黄豆粉加石灰做成的防染剂画上图案,被织工们将织好的布崩绕在蚊香一样的木器上,放入染池,然后又提起来,又倒过来放入下一个染池,随后便晾起来。
    青绿的布在空气里,会渐渐变成蓝色。
    坊主说,这就叫青出蓝而胜于蓝。
    旁边还有工人将干掉的布上的防染剂刮去,清洗干净后,便是蓝底白花的双色花布了。
    王氏上前检查了成品,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回车间巡逻。
    因着她掌握着生杀大权,周围的人对她都很尊敬,她也自觉要回馈这种信任,工作得特别认真。
    “王主管,”经过一个黑瘦的妇人时,她突然叫住王氏,小声道,“那张家的婆姨这么一小会,就去了三次小解了。”
    王氏看到车间门口,一个穿着单衣的妇人正匆忙地走过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她也是又黑又瘦,但肚子却有很大一圈,王氏是过来人,一眼就看出她显是怀了有七八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